摘 要 有感于通行美学原理对审美活动的抽象、直观理解和对审美意义的片面认识,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审美活动及其意义。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它遵循人的活动的一般原则,即克服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它又是对实践活动的有限性的超越和理论活动对人的目的性的悬置的修正。因而,审美的职能就在于:一方面,它是对现实矛盾的否定和克服;另方面,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动,对人的提升。 关键词 人的活动;审美活动;实践活动;理论活动;人的全面发展 “对事物、现实、感生,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1〕,是我们一些美学(原理)体系的通病。 这种通病的结果是脱离人的活动,绞尽脑汁地去寻找什么“美的本质”、“美的根源”、“审美关系”等等实体性的问题;在审美功用问题上,由于其机械反映论的局限,把审美和艺术视作某种预成的、凝固的存在物,并用这存在物来对丰富、流动不息的人的生命、人的生存进行外在的规范,亦即认为审美具有教育和认识作用等。其结果,本来是人的活动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审美(艺术)活动变成了游离于人的生活之外的抽象原则,艺术也成了生活可有可无的点缀……。因此,我们的的任务是:重新找回审美对人生的本来就有之意义。从“人的感生活动”出发来审视审美活动。并从这一角度,也是唯一科学的角度,来看审美的职能或意义。如此,我们发现,审美既是对人的生存活动的局限和狭隘性的否是和批判,同时也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促动。在一定意义上,审美是对人的提升。 一 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对人的本性遭扭曲的不满和抗争,是近现代哲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找到一条使人类摆脱困境、恢复人性的完整和生命的意义是思想家们思考的中心。也正是在这关注和思考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标举审美和艺术。 18世纪法国美学家席勒也许是看到人的完整正在成为“碎片”、现实又处于分裂之中的第一人。他痛苦地看到,古希腊人的那种完满人性在现实中已不复存在,代之的是国家与教会、法律与道德都处于分裂之中〔2〕,粗野和懒散这两个人类堕落的极端同时汇集在一起〔3〕,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也由于人性的分裂而处于分裂之中〔4〕。 总之,现实在席勒眼里是满目的黑暗。因此,他要寻找一剂治愈这痛苦的良方,审美和艺术就是他开出的良方。 “发达的美感可以改良习俗,对此好象无须重新证明。……经过教养的鉴赏力通常是同知性的明晰、情感的活跃、自由思想以及行为的庄重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修养的鉴赏力则与它们的反面相连。……古代最有教养的民族,那里美的情感同时达到了最高度的发展。”〔5〕 在审美状态中,社会的分裂状态得以修补,物质和形式、有限和无限、必然和自由等一系列相割裂的现象重新统一在一起。因而审美的国度,是自由的国度,是对现实的否定:“在有教养的圈子里,在审美的国度里,人只须以形象显现给别人。只作为自由游戏的对象与人相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6〕因此, 席勒庄重地宣布:“让审美走在自由的前面……。人们在经济中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必须假道美学,因为正是通过美才可以走向自由。”〔7 〕不仅如此,在人处于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分裂中时,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来弥合这一分裂,从而使人性得以圆满完成。因为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整的人。而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美。所以结论是,在审美中,人是完整的人,“人只应同美游戏”,“只有人是完整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审美是人性的完成。”〔8〕 在席勒之后,许多人从不同角度得出了与他同样的结论,弗洛伊德就是其中之一。 弗洛伊德同样不安于人类生存的焦虑状态。但他把这种生存的焦虑归因于原欲。由于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的本我、本能日益被挤压,人性也因而被扭曲。因此,必须要给人找到一个出路,为原欲寻找一个释放的出口。换言之,必须让原欲得以“升华”。也正是这种升华作用,导致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当然也包括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所以,艺术是人的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升华,是人的性本能的替代对象或替代性满足。因此,艺术又是使人摆脱痛苦的一条途径,是使人性完整的重要方式。当然,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用本能的分析替代了社会历史的分析,但在艺术是对人的生存、生活状态的不满和抗争,是对人性的完满的升华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足的人才去幻想。未能满足的欲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每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并且使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好转。”〔9 〕艺术就是现实的幻想,艺术中呈现的正是现实中丧失的、缺少的。 “我们力图从虚构的世界中,从文字和戏剧之中,寻求某种东西,给生活贫乏以补偿”,从而我们在艺术中“找到了我们所渴望的那种多样化生活”,于是乎,“生活又变得有趣,生命又充满了意义。”〔10〕 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马尔库塞则看到了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体化技术统治使人仅仅变成工具、变成“单面人”,它使人本能遭受压抑和扭曲、处于麻木状态;而且,人的感觉也变得迟钝了。“人们只是从形式和功能上感知事物,而具有这样的形式和功能的事物就是由现存的社会预先给定的、制造的和使用的;人们只是感知社会规定的和限制存在的变化的可能性”。〔11〕换言之,由于技术统治,现实意味着感性本身的异化。那么,人如何求得解放?有趣的是,他在这里又是某种程度上对席勒和弗洛伊德的综合:“个人感觉的解放应该构成普遍解放的序幕,甚至是基础;自由社会应该建立在新的本能需要上。”〔12〕即,重要的和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新感生”,亦即新型的人。而审美升华或说艺术体验则是新感性生成的途径。在审美和艺术中,人的被压抑的爱欲释放在审美形式中:“审美之维可以作为一种对自由社会的量度。一个不再以市场为中介,不再建立在竞争的剥削或恐惧的基础上的人际关系的天地。需要一种感性,这种感性摆脱了不自由社会的压抑性满足,这种感性受制于只有审美想象力才能构织出的现实所拥有的方式和形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