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从“工业设计”、“人体工程学”及理论方法论三方面,对我国80年代以来的技术美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和较深入的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技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得到倡导和研究是80年代的事。“我国第一批全面介绍技术美学的专著”出版于1986年[(1)]。此后10年中,技术美学的研究在我国得到一定的发展,我国学者在这个领域里出版的著作达80余部。由于技术美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都是新兴的边缘科学,因此,出现了学科命名多样化、学科定义不统一,学科范围和界限模糊等特点。分析我国技术美学的研究现状,确定其内容、范围和基本走向,有利于这门学科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一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是技术美学的核心。除了工业设计这个术语外,我国还使用工业造型艺术设计、工业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艺术设计、迪扎因(英语Design的音译)等称谓。我国的技术美学著作大部分是研究工业设计的。 什么是工业设计?1964年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工业设计讨论会指出:“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旨在确定工业产品的形式质量。虽然形式质量也包括产品的外观特征,但更主要的却是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它们将产品变成从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观点来看的统一整体。”[(2)]1980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工业设计会议认为:“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籍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3)] 工业设计是以工程技术与美学艺术相结合为基础的设计体系。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与建筑有深刻的同源性,不同于传统的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旨在解决物与物的关系,产品的内部功能、结构、传动原理、组装条件等属于工程设计范围。工业设计在解决物与物的关系的同时,还侧重解决物与人的关系,产品的外观造型、形体布局、操纵安排、面饰效果、色彩调配等属于工业设计的范围。工业设计要考虑到产品对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使产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工业设计又不同于工艺美术和实用美术设计。它所设计的产品首先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它对产品的外形、图案、装饰、色彩的关注,必须以产品特定的功能和内部结构为基础。它的对象不是手工艺品,而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 工业设计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对生活方式造成强烈的冲击,所以受到西方工业化国家的高度重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工业设计对英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我的政府。”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nstrial Design,简称ICSⅡO,成立于1957年)前任主席、美国的A·J·普洛斯认为,“美国人无一例外地受益于工业设计”,“设计师每一种重要的发明,都明白无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4)]。日本的经济腾飞是和工业设计的发展同步进行的。日本著名的工业设计大师荣久庵宪司表示,日本可以没有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就是不能没有一流的设计家和设计家的事业。 我国学术界使用工业设计的术语只有10多年的历史,然而近年来已出版了几十种工业设计的著作。在所有这些著作中,体系最严整、内容最完备的当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于1987年)发起、张道一主编1994年出版的170万字的《工业设计全书》(顺便指出,该书别具一格的封面由日本的矶田尚男设计,真正的工业设计水平)。在理论形态上,艺术设计包括三个层次:基本理论性的,如设计概念、设计原理、设计史一类;分述理论性的,如产品设计、织物设计、家具设计、工具设计、装潢设计、宣传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理论一类;应用理论性的,如造型基础、色彩学、图案学、材料力学、加工工艺学一类[(5)]。在实践上,艺术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工业产品的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包装装潢、广告、商标和企业形象等)。工业设计适用的领域异常广阔,就象1983年第13届国际工业设计会议的主题那样:“从小匙到大城市”。举凡仪表、机器、交通工具、轻工产品、服装、工具、包装、企业形象、城市建设、技术系统的组织管理等,都用得上工业设计。利用工业设计方法制作的产品,不仅在技术上应该是完善的和经济的,而且在使用上应该是舒适的,在外观上是美的。也就是说,要符合“效用+舒适+美”的公式。这个公式的每一项都是一定因素的总和。第一项是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总和,第二项是人体工程学因素的总和,第三项是审美因素的总和。 谈到工业设计,不能不提到有工业设计之父美誉的德国著名建筑师格罗皮乌斯(1883—1969年)和他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包豪斯学校。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初期,机器生产的批量产品简陋粗糙,与手工业生产相比,艺术质量明显下降。技术和艺术的这种脱节和对立,引起当时英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建筑师威廉·莫里斯和艺术理论家罗斯金的忧虑。他们力图通过完全否定技术和机器生产的途径,来解决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矛盾。和莫里斯等人所主张的返回到手工劳动的做法不同,格罗皮乌斯寻求大工业生产中技术和美的新的统一。包豪斯是世界第一所工业设计和建筑的高等学校,同时是科学实验中心。它联合了各国的建筑师、画家、雕刻家、摄影师、印刷专家和工程师。包豪斯由于纳粹的迫害,仅存在了14年,毕业人数也只有520余人,但它所作出的建树却在全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