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刘家义审计长在2009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目标,就是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这既是时代赋予广大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在201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审计工作要实现的四大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使“符合我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审计理论、审计文化、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的研究与建设迈上新台阶,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在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进一步强调,“要总结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精神,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遵循规律、科学发展。”刘家义审计长的论断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为了进一步深化审计理论研究,更好地推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中国审计学会在其制定的《中国审计学会2010至2014年审计理论研究规划》中提出:“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这个中心,在认真总结我国审计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审计基本理论”。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审计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发展,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当前我们亟须研究并逐步构建起国家审计理论框架。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受托经济责任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深化和拓展,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对于构建国家审计理论框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为理论原点,试图构建圈层结构式的国家审计理论框架,以期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二、关于审计理论框架的涵义及其模式的多样性 (一)审计理论框架的涵义 自从1961年莫兹(Mautz)和夏拉夫(Sharaf)在《审计哲学》(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一书中提出审计是有其内在理论结构的观点之后,学术界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内在结构,审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也应有其内在结构即审计理论结构。本文认为审计理论框架(Framework)与审计理论结构(Structure)可以等价使用。审计理论框架(结构)是指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命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亦即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形式。相对于审计理论系统而言的审计理论要素是指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研究审计理论框架就是要确定审计理论应该由哪些要素(部分)组成以及各要素之间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要构建审计理论框架,首先需要确定或确认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即要素,然后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秩序或作用方式即内在逻辑联系,再按照这种联系将它们排列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审计理论框架的多样性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审计理论框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逻辑起点出发构建了形式各样的理论框架。审计理论框架究竟有哪些要素构成?学术界对此仍然持有不同的观点,至今也未能形成一个公认的理论框架。然而,正是由于审计理论框架模式的多样性才促使了审计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下面,我们对国内外审计理论框架的主要模式进行简要的评述。 1.莫氏模式 莫兹(Mautz)和夏拉夫(Sharaf)于1961年在《审计哲学》一书中,将哲学思维和方法运用于审计研究,彻底批判了“审计无理论”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研究审计理论框架的构想。在此前提之下,莫兹和夏拉夫以审计假设为基础构建了审计理论框架,他们提出的审计理论模式由五个要素构成,即“哲学基础→假设→概念→规则→实际运用”。莫氏模式的提出奠定了审计理论框架研究的基石,对审计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尚式模式 在继莫氏模式提出之后,美国著名的审计学家尚德尔(Schandl)教授在其1978年出版的《审计理论——评价、调查与判断》一书中认为,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本身都应由:假设、定理、结构、原则、标准等五个要素组成。因此,他提出的审计理论框架模式为“假设→定理→结构→原则→标准”这一形式。 3.安氏模式 加拿大著名审计学家安德森(Anderson)教授在1977年出版的《外部审计学》中,以目标为基点建立审计理论框架,认为审计理论框架由六个要素构成,即“审计目标→公认审计准则→审计概念→审计假设→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过程”。 4.李氏模式 英国著名审计学家汤姆·李(Tom Lee)教授在1984年出版的《公司审计学》中,以审计本质为出发点构筑审计理论框架,认为审计理论框架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本质与目标→假设→概念”。 5.弗氏模式 英国著名审计学家弗林特(Flint)教授在1988年出版的《审计哲学与原理导论》中,同样以审计本质为出发点构筑审计理论框架,认为审计理论框架由四个要素构成,即“本质与目标→假设→概念→标准”。 6.国内代表性观点 阎金锷教授和林炳发博士在1996年发表的《审计理论研究的新起点——审计理论结构探讨》一文中,以审计本质为出发点构筑审计理论框架,认为审计理论框架由五个要素构成,即“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原则→审计准则”。 李若山教授在1995年发表的《审计理论结构探讨》一文中,以审计目标为起点构筑审计理论框架,认为审计理论框架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技术准则与审计职业准则→审计质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