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的宏伟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读后感

作 者:

作者简介:
秦荣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中国国家审计自1983年建立以来,已走过30年的历程。30年来,审计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通力合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已有了很大的拓展,成果颇丰。首先,审计译著成果较丰富,西方有关重要的、有影响的著作都有了汉译,为中国审计工作者了解、学习和借鉴西方审计理论和实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广大审计工作者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创办了《审计研究》、《中国审计》等期刊,发表了很多有关审计理论和实务的论文,使审计理论研究有了中国自己的声音。但作为改革开放后建立的一门新学科,国家审计在我国还较为年轻,国家审计理论更是有待发展成熟。

      我国的国家审计理论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国家审计理论的雷同性。主要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审计与西方国家审计理论以及国家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理论具有一定的雷同性。第二,一些概念、定义比较模糊。尤其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相关概念,未经很好的消化吸收便直接引入我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第三,部分国家审计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些审计理论研究表现出经院化、繁琐化、臃肿化的倾向。这种现状,使得我国国家审计面临着这样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国家审计理论如何更好地向前发展?

      最近,我阅读了由刘家义审计长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一书。该书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读后感悟颇深,耳目一新,受益多多。该书不仅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具有权威性,而且内容全面系统、观点鲜明,论述精辟,准确深刻。该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引,始终把握指导审计实践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对国家审计的重要问题从理论上作深入阐述,从审计本质、审计功能、审计目标、审计基本特征、审计方式、审计管理、审计规范化、审计信息化和审计文化等九个方面,用精练的语言,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足以启发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重新去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以及国家审计的定位和向何处去的问题。可以说,该书是广大审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人员的权威读本。认真阅读该书,感到其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独具特色,凸显理论创新。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又指导着伟大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构建,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全书的最大特点是创新性,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首先是理论的创新,以国家审计的本质作为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重点论述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提出,是在我国国家审计多年实践基础上对国家审计本质认识的总结、深化、创新和发展,对我国当前国家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免疫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国家审计转型创新认识的升华,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发展的理念。刘家义审计长认为,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作为全书的主线,从审计的本质到审计的功能、审计的目标、审计的基本特征,再到审计管理、审计文化,自始至终以“免疫系统”理论统领全书,使得理论体系十分清楚明晰。这种研究方法的创新同时又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对进行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再次是对学科定义、概念的创新阐释,以前各类审计理论著作都给国家审计下过定义,但各类定义大同小异,都是对西方观点的综合引进,而没能体现中国国家审计自己的特色。该书作者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创新了国家审计定义: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通过法律,把权力、责任赋予和委托给人民意志的代表——国家,国家再用法律形式把这些权力和责任分解给代表国家在某个方面行使权力、履行责任的公共权力机关。在国家治理中,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目标和任务的核心是推动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分析精辟,理论视野开阔。全书说理透彻,在理论和学术上视野开阔、站位高。对国家审计重大问题的阐释和分析,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辩证思维。既有国际视野,又注重从我国国家审计实际出发;既有历史思考,又注重现实的分析;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注重用事实证明,很好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如该书在论述“国家审计功能”时,首先概括分析了我国和国外对国家审计功能不同认识的历史事实,而后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从总结国家审计发展规律的高度,对“免疫系统”功能进行了理论阐述。其次,分析了国际和我国对“免疫系统”认识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立足于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运行同国家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从维护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安全角度,科学地阐明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赋予了对审计功能的新认识。这样论述,说理充分,入情入理,令人信服。再如,在论述国家审计目标时,深刻分析了我国的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这一制度在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政治原则。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必须体现党的宗旨,为实现党的宗旨服务。这就要求我国国家审计工作要始终坚持和服从党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领导,通过依法独立地开展审计监督,充分履行宪法赋予的审计职责,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促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这也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不仅有力地论证了我国国家审计的目标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而且清晰说明了我国国家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现实目标,对我国国家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贴近实践,现实针对性强。在我国审计理论界存在着这样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有的学者热衷于审计理论体系的建立,但往往只是把西方审计的一些理论稍加改造,甚至不加改造地引进我国审计理论体系,实行“拿来主义”。实际上,由于国情的不同,西方审计理论是很难指导中国国家审计实践的,因为它们不是从我国国家审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国家审计的理论。该书是一大批作者在长期脚踏实地的审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经验,书中的新理论并不是作者空漠的理论玄想,所以它对实际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在第五专题“审计方式研究”中,重点论述了“专项审计调查”、“跟踪审计”和“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组织方式”等审计实务,读者可以将国家审计理论、技术和方法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国家审计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第六专题“审计管理研究”紧密联系我国国家审计形势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审计的实际,对审计管理的目标、审计管理的内容、审计战略管理等内容作了深入、细致的论述,以国家审计的具体事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解答、回应了审计工作者提出的“为什么要进行审计管理”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