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在对日“战利品”问题上的交涉

作 者:

作者简介:
饶品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 广东 广州 510640

原文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内容提要:

抗战胜利后,进驻中国东北的苏军未与中国政府商议,即以“战利品”名义,擅自拆迁了东北主要的工矿设施,搬运了大批物资财物,国民政府对此进行了多番交涉,但苏联一直坚持“战利品”的说法。1946年2月中国出现反苏运动,苏联在东北的劫掠行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但苏联依然拒不归还东北的日资设备,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恢复,也影响了日后中苏关系的发展。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3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8(2013)02-0081-07

      “战利品”问题是中苏东北经济谈判的内容之一。中国在世界对日反法西斯战争中作战最久,作出的贡献也是最大。抗战胜利后,中国据有日本在东北的日资财产、工矿机器设施,作为日本对华战争赔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苏联却认为东北的日资产业应为苏军“战利品”,且不与中国政府商议,擅自大肆拆运东北工矿设施、劫掠东北经济,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伤害了中苏友谊。①

      一

      自“九一八”之后,中国就开始了对日作战,在世界反日本法西斯战场中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做出的贡献也是最大,所以,抗战胜利后,所有在华的日本资产都应作为日本对华战争赔偿费的一部分,这是符合国际公理的。中国政府处理中国各地的日本资产也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惟独东北,由于雅尔塔协议里美国要求苏联出兵攻击日本,苏军最便捷的进攻方向就是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因而处置东北的日资产业就成为中苏关系的一项重要议题。

      1945年8月7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过程中,蒋介石明确指示外交部长宋子文:“关于东北原有各种工业及其机器,皆应归我国所有,以为倭寇对我偿还战债之一部份,此应与苏方切商或声明者也”,斯大林对此“允予同情考虑”。美国对中国这一要求也表示支持,美国总统杜鲁门对宋子文说道:“中国抗战八年,苏对日作战仅数日,向日本要求赔偿,中国自应居首位”。英法等盟国对此更是毫无异议。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翁文灏根据蒋介石的意见,依照处置敌产的方式,拟定了接管东北工矿企业的办法,并拟派出数百人乘飞机赴东北接收日伪工矿产业。②然而13日,斯大林对正在进行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宋子文表示,苏联军队出兵的所有国家,都是由对方负责提供补给,苏军在东北大约有100万人。宋子文解释中国在这方面有困难,最后双方商定先签订中苏条约,以后再制定几个草案,从中选出最可以接受的方案来解决苏军的出兵军费。③

      9月1日,为慎重起见,国民政府新任外交部长王世杰向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再次申明日本在华的公私财产应为对华赔偿的一部分,请彼得罗夫转告驻东北苏军,帮忙保护东北的日本资产。王世杰的意思就是要提醒苏联:日本在东北的工商产业都是归属中国的产业。④2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又以备忘录的方式分致美、苏两国驻华大使,声明“中国政府决定没收日方在华之公私财产以及日方在华经营之一切事业,请予以支持”,在中国政府接收之前,请驻扎在中国收复区内的两国军队对于“日方财产以及日方所经营之商业、工矿、矿业、交通、通信事业,以及其他资产暂为保护,以防日方之破坏、隐藏或运往他处”。所谓的日本在华资产当然包括东北的日资产业在内。11日,美国回复国民政府,同意中国的声明,支持中国政府没收日方在华公私财产及日方在华经营的一切产业,但苏联对中国的声明没有回复。⑤15日,王世杰亲自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表示:日本在华公私产业必须为其对华赔偿的一部分,请苏联赞同此事。可是莫洛托夫只是表示同情,说苏联“尚未详细研究日本赔偿问题”。⑥表明苏联对东北的日资产业归属问题是有自己的看法。

      苏联对日作战,彻底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企望苏联作为调解人和以东北为基地、与盟国顽抗到底的妄想,避免了盟军和中国军民的大量伤亡,并使东北的许多工厂企业、铁路和军事设施等物资得以完整保存下来,⑦有利于以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所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后,东北人民曾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东北光复后,东北人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⑧毛泽东深刻指出:“苏联的参战,决定了日本的投降”。⑨因而苏联获取部分日资产业作为战争赔偿和苏军军费是合符情理,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对于苏军进入东北作战的经费问题,国民政府是有所考虑的,9月24日,国民政府最高国防委员会第171次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苏军进入东三省作战所需之费用中苏双方拟成立一财政协定”,由财政部长俞鸿钧与苏大使商谈解决。⑩

      可是苏联对日作战毕竟只有20多天,付出的代价也是有限的,后来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就承认:“直到战争的最后一个月,我们才参加了对日作战”;苏军参加了粉碎日军战役的收尾阶段,但我们应清醒认识,对日战争中在物资和有生力量方面付出了主要代价的不是苏联;“几乎每个士兵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满洲是个什么情况。我军飞机载着空降兵在奉天(即沈阳)着陆,日本的傀儡、满洲国皇帝溥仪俯手就擒。仅此一点即可说明敌人处于何等状况。皇帝甚至没有来得及逃离满洲,就被乘坐运输机抵达的我军士兵抓获,难道这能与德国战场所发生的事情相提并论?当然,在满洲其他一些地方我们也流了不少血,这又另当别论”。(11)所以苏军的军费应该是在有限的范围内。然而,苏联出于对国民政府的不信任,对中共能否取得革命胜利的信心不足,还有民族沙文主义支配下,以及斯大林从偏颇的意识形态出发,认为扩大苏联领土和利益就是加强世界革命基地,相信这样能为世界革命的胜利打下基础。(12)所以尽管斯大林曾向宋子文保证“我们不会贪心”,但进驻东北的苏军还是硬说自己有权将日本人搞的工业设备作为“战利品”加以夺取。(13)在没有与中国政府进行任何商议的情况下,苏军擅自把所有东北的工矿企业,不分民用还是军用,包括铁厂、电线厂、无线电厂、烟草制造厂、灯泡厂等民用工厂,均视为“战利品”,迅速接管,紧接着“立即调谴三千余技术人员,如强盗般蜂拥而至,执行其史无前例的劫掠工作”,对工厂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拆运,把机器设备大肆拆运回苏联,凡是苏联需要的工厂就被拆运得越厉害,直至拆无可拆。使东北工业建设“精华尽失,损毁愈半,昔日烟云笼罩之工业城市,光复后大半成为死无生气之废墟,工厂徒留四壁,生产大半停顿,其甚者墙壁洞开,机器全无,盗劫余迹到处皆是”,甚至“机器厂之皮带,苏军于临撤退时,皆斩为寸断,论其生产能力之损失,亦等于百分之百”。(14)整个拆运活动持续达半年之久,直到1946年3月苏军撤走后才停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