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内部审计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宝庆,浙江工商大学现代会计研究所

原文出处:
浙江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查账工作,更不是故意挑毛病找差错。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舞弊、降低风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增加价值的重要工具。内部审计已经不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审计范围越来越广泛,它涉及到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角落。内部审计涉及舞弊审计、人力资源审计、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审计、采购审计、招标审计、价格审计、合同审计、工程造价审计、质量审计、营销审计、风险审计、战略审计、环境审计、责任审计等方面。通过审计,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实现防弊、兴利和增值。

      二、怎样对待内部审计工作

      在组织内部,领导者往往听到两种声音,一是管理层提供好消息,报喜不报忧:二是审计部门提供坏消息,报忧不报喜。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虚心听取审计意见,积极关心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首先,为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审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包括审计人员、办公经费、绩效奖励等。其次,为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协调。主要是召开审计前的布置会议和审计后的整改会议。审计前的布置会议要安排审计任务,听取各个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后的整改会议主要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安排落实整改意见。第三,尽量为审计人员创造培训和学习机会,使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执业能力。第四,使审计机构成为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摇篮、现代的“黄埔军校”。招聘优秀的人员进入内部审计岗位,经过长期锻炼,再输送到各级中层和高层领导岗位,为单位培养优秀的后备干部。

      三、培养何种类型的审计人才

      内部审计人员在今天仅仅懂得会计和审计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还要精通管理、技术、信息、法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知识和经验积累,复合型人才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不同工作背景的人员、不同专业人才、不同年龄的审计人员相互搭配,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形成合力,这样的人才组合,审计质量才会提高,审计才有效率。内部审计人员应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使不同审计人员时刻面临新的挑战,不断吸收新型人才,保证新鲜血液,增强工作活力。因此,领导者应该在人员选拔、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方面,注意复合型、流动性和组合型。

      四、设立什么样的审计机构

      目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形式主要有:(1)隶属于财会部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受同一人领导,独立性不强。(2)与纪检、监察合署的内部审计机构。这种模式只是简单的把内部审计看做是经济监督部门,没有真正认识现代内部审计的本质。(3)隶属于总经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该模式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保持了较高的审计独立性,但是对本级财务和总经理往往难以实现有效监督。(4)设在监事会的内部审计机构。监事会是组织内部的监督机构,是制约董事会、管理层的有效机制,它没有经营管理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其定位是一个监督机构而非服务机构,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难以发挥,不能通过内部审计实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5)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经营管理系统下设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在此基础上,职能性审计报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行政性审计报告向管理层报告。这种双层报告关系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是比较理想的审计模式,也是IIA倡导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模式,可以根据组织规模大小,分别设立单层审计机构和双层审计机构。规模小的组织只设置单一的内部审计机构,服务于高层管理的需要:规模大的组织,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高层管理机构下设内部审计部门,分别行使各自对受托责任的审计职权。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有效平台,而合理设置的精髓就在于审计机构必须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五、开展哪些方面的审计工作

      一般来说,审计立项首先要考虑审计需求,而审计需求要考虑以下基本因素:单位组织年度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问题:单位组织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重大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

      年度审计计划制定时应考虑因素: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审计项目要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组织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分清轻重缓急,通过审计评价,改善内部控制,减少风险,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以前年度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本期的影响,在本期审计中应予以充分考虑:还要充分考虑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自身审计能力,考虑审计时间的合理安排,考虑审计成本与经费约束。

      六、审计成果如何使用

      审计工作必须严格,责任必须得到追究,问题必须得到整改。审计、披露、查处、整改四个环节必须同时到位,审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审计一个项目,要实现完善一项制度和教育一批干部的目的,而不是审计一个项目,流失一批资金和倒下一批干部。

      组织内部要定期召开由单位领导、审计部门及被审计单位参加的审计公示会议,公布审计结果、审计评价及整改要求。不断完善审计成果运用制度,审计报告中关于问题的处理意见,要纳入部门的达标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干部任命制度:审计报告中关于相关政策、制度的建议,要纳入高层决策机制:相关高层管理者应当审阅审计报告、批阅审计报告,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纠正:建立完善审计意见的督查督办和整改机制,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形成协查协审机制,促使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七、怎样做好表率作用

      作为单位的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不仅要积极支持审计工作,还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能使自己的行为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在审计面前,人人平等,按照审计制度的要求,领导者也要定期接受审计监督和审计评价,接受审计处理意见与建议。作为单位的领导者,要积极带头贯彻执行各项预算制度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严禁超预算行为和违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发生。作为单位的领导者,要做到清正廉洁,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贪污挪用和行贿受贿等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