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代契丹族官员的外交活动及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宇旭,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辽金史、东北史,陕西 西安 710062

原文出处:
史学集刊

内容提要:

金代契丹族官员以其语言和文化的优势,多次奉命出使宋、西夏、高丽、蒙古等周边政权,或接待外国使臣,他们在外交活动中为维护金朝的外交秩序和宗主国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13 年 04 期

字号:

      1125年辽被金所灭,绝大多数契丹人归附于金朝统治之下,契丹人由统治民族沦为被统治民族,成为金朝社会的特殊群体,但作为辽国遗民他们在金代的历史舞台上依然十分活跃。特别是在金朝的外交活动中,契丹人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维护金朝的外交秩序和“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鉴于目前学界对此关注很少,笔者不揣鄙陋,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金代契丹使臣出使周边政权,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为解决双方的纠纷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等重大问题临时出使,与他国进行商谈;二是几年一次或多年一次的贺即位使、告哀使、封册使、慰问使等;三是一年一度的贺正旦使、贺生辰使等。此外,他国使节入金境,也有契丹人充任馆伴使、送伴使,负责他国使节在金朝的活动。无论是出使还是伴使,他们都肩负着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职责,金代契丹人的外交活动是金朝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契丹人在金宋外交中的活动及作用

      金宋外交活动始于金朝建国之初,契丹官员作为金朝使节出使宋朝则始于太祖末年。之后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契丹官员在宋金外交活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据史籍记载统计金代共有26位契丹族外交使节,30次出使宋朝,约占金朝所有出使宋朝次数的23.6%。①这些外交使节承担着各种出使任务,其中作为国信使、计议使等临时出使宋朝的有12人次;作为贺即位使、贺生辰使、贺正旦使等正常邦交往来的使者有18人次。特别是作为计议使等执行临时出使任务的契丹使臣尤为重要,关系到金朝的国家利益。

      太祖、太宗时期,共有12人次契丹人出使宋朝,主要是代表金朝与宋朝围绕缔结“海上之盟”及如何实行其条款问题进行交涉,所派使者称为国信使、计议使。宋金“海上之盟”的主要内容为:1.宋金两国地位平等,互致国书,对等往来;2.宋金双方正式确立联合灭辽的方针。两国分别出兵夹攻辽朝,由“女真取中京,本朝取燕京一带”;3.灭辽后,燕京(今北京)一代土地归宋;4.宋将每年给辽朝的50万岁币转送于金;5.“事定之后,当于榆关之东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6.双方约定,自盟约签订之后,“不可与契丹讲和”。②宋使赵良嗣与金议约时,由于宋徽宗不知辽燕京、西京和平州各为一路,只称“燕京一带旧汉地汉州”,不仅导致了云州一带土地交涉的麻烦,也影响了平(今河北卢龙)、营(今河北昌黎)、滦(今河北滦县)三州土地的交涉。③

      在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十一月至七年二月,金宋双方三次遣使谈判实行“海上之盟”的条约时,契丹人耶律度剌作为金朝的谈判使者之一,积极为金朝争取利益。第一次是金天辅六年、宋宣和四年(1122)十一月,金朝派遣“国信使副李靖、王度剌(都哷)、撒卢母(察勒玛)来议每岁银绢”。④其中王度剌(都哷)即是契丹人耶律度剌。⑤此次出使宋朝是商议归宋燕京一带土地及收取岁币、银、绢等事宜。宋方要求金归宋西京、平、滦等地,但在李靖、王度剌据理力争、严词拒绝之下,宋朝只能同意金朝意见“先将燕京六州二十四县为定,岁交契丹银绢之数”,⑥至于西京等地的归属一事,日后商议。成功完成使命后,王度剌等返金。第二次是金天辅七年、宋宣和五年(1123)正月,“金人李靖、王度剌(都哷)等来议燕地税赋”。⑦金军占领燕京后,金太祖虽然同意按照盟约的要求将燕京一带土地归宋朝,但拒绝将西京及平、营、滦等地归宋,且进而以燕京为金人攻取为由,索要燕地税赋。⑧宋方认为燕京税赋皆实物,无法搬运金朝本地,建议“别以银绢代税赋”,⑨金朝接受。于是双方商议燕京代税的具体数目。第三次是天辅七年(1123),在宋方的一再征求下,金答应归西京之地,但要求宋给金军攻取西京的赏钱。“二十八日壬子,金人国信使副勃堇甯术割(贝勒尼楚赫)、耶律度剌(都哷)、计议使撒卢母(察勒玛)持誓书草来著誓,并求军卒取西京赏赐。……金史作二月癸卯,银术哥、铎剌如宋”。⑩此次出使《金史》记载为,收国七年(1123)二月,“癸卯,银术哥、铎剌如宋”。(11)可见这里的耶律度剌与铎剌是同一个人。这次金朝从宋方获得二十万贯的西京犒赏钱,耶律度剌作为国信副使功不可没。

      太祖时契丹族官员耶律度剌三次作为副使出使宋朝,可以想见,这位契丹族外交官深受太祖的信任,具备优秀的外交能力,其在出使的过程中思维敏锐,据理力争,在金宋交涉燕京、西京等地归宋,宋岁交金朝的银绢之数、犒赏钱等重要事务中,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为金朝争得利益的同时也赢得了“国际”地位。金朝初年女真人对汉文化还十分陌生,在与宋朝进行外交和谈时,甚至不了解宋朝使用的“书”、“诏”、“表”、“牒”等文书的具体含义,(12)而契丹族官员多熟知与宋朝的外交故事,且具备较高的汉文化水平,通晓汉语,因此在该时期的外交活动中深受女真统治集团倚重,仅太宗天会三年(1125)、四年(1126)就有7位契丹人9次出使宋朝。

      天会四年(1126)正月,宗望率领的右路军包围了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宋朝遣使到金营议和。宗望派出与宋朝议和的计议使主要是契丹人,如萧三宝奴、耶律忠、耶律宁、耶律度、耶律克恭等。其中主要原因如宋人所说:“女真言语不通,皆是契丹”。(13)所以,尽管此次议和关乎金国政治、经济利益,但宗望还是将此重任交给契丹人来完成,可见契丹官员在金初外交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契丹使臣第一次与宋朝交涉失败,宗望再次派遣都管契丹兵马辅国上将军耶律度,韶阳军节度使耶律忠充计议使传送金朝国书。经过耶律度、耶律忠与宋朝使臣的交涉,宋方最终答应了宗望提出的全部条件,即由兄弟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每年交纳二百万贯岁币和犒军费若干;宋朝遣送康王赵构和少宰张邦昌为人质等等。后因赵构不服金人管制,宗望“以崇义军节度使大安、仁龙州团练使耶律忠充使副送还康王”。(14)此次契丹人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使金朝取得了更高的地位,获得了三镇的土地、人口和二百万贯岁币和若干犒军费。

      天会四年(1126)二月,宗望撤军北返前,遣左金吾卫大将军、权宣徽北院使韩鼎裔、信州管内观察使耶律克恭充代辞使副,带着国书及礼物向宋钦宗辞别。此外,这一时期出使宋朝的金朝外交使臣中还有契丹人萧庆、萧仲恭、耶律固等,他们也在金朝的外交活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陵朝,由于契丹官僚深受女真统治集团器重,在金宋外交舞台上更显活跃。金宋缔结“皇统和议”后,双方建立正常邦交。海陵在位13年中,共向宋朝遣使24次,(15)其中契丹人作为使臣出使多达10次,约占整个出使人次的42%。贞元三年(1155),按惯例派贺宋生日使、贺宋正旦使,两次都以契丹人担任正使,即同知南京路都转运司事耶律隆和翰林学士承旨耶律归一。这时期出使的契丹人既有中央官,又有地方官;既有文臣,也有武将,是契丹使臣活动最频繁的时期。这除了契丹人的汉化修养高、懂得汉语、熟知宋朝情况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海陵时期“契丹人尤被信任”。(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