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审计工作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促进小康社会建设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审计长

原文出处:
行政管理改革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追求。在国家治理架构中,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代表人民监督和评价公共资源的分配、管理、使用情况,监督和评价公共资源管理使用单位和人员权力行使及责任履行情况,并向人民报告。这就要求审计不仅要查错纠弊,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揭示和反映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推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经济安全,从而更好地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还要在审计查出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微观到宏观的深层次分析,提出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的建议,促进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由此累积的结果,必将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相关制度不断与时俱进地改革完善,推动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因此,确立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制度形态。

      新中国审计制度是适应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产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1982年宪法确立实行国家审计监督制度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审计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通过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对国有企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促进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促进中央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服务于政府管理、人大监督的需要,服务于干部管理监督、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服务于社会公众实施有效社会监督的需要,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十年来,全国共审计510多万个(次)单位,直接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9200多亿元。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学习借鉴、广泛吸收融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审计工作的方位、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审计之路,逐步认识到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免疫系统”;审计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必须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现阶段具体体现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现阶段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一方面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问题,推动反腐倡廉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些认识和探索,清晰地确立了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理清了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党的十八大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审计机关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切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上。

      一、加大对重大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中央政令畅通

      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方式。推动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这些年来,审计机关始终把监督检查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及时反映和纠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实现。为增强所提供信息的及时性,近年来积极探索跟踪审计方式,先后组织对扩内需投资、援疆援藏、京沪高速、三峡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北京奥运会等2万多个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1万多个汶川、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按季度跟踪分析重点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投向和结构,通过核减工程款和追回资金等方式,为国家挽回和避免损失1000多亿元。当前,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目标任务,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监督检查财政、金融、产业、土地、税收、环保等政策的执行情况,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保证政令畅通,推动政策制度的完善,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腐败就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是国家治理中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党的十八大指出,如果解决不好腐败问题,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国家审计作为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和政府机构的经常性监督制度,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露重大舞弊、腐败、欺诈、滥用行为;还能够及时发现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促进加强舞弊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预防腐败的发生。30年来,通过审计发现和移送重大案件线索近4万多件,一些重大案件如民航系统李培英案、国家开发银行王益案、铁道部何洪达案等的查处和公开曝光,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发挥了震慑作用。面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审计机关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准确判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切实突出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工程建设中的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土地出让中的招拍挂和异地置换、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和票据贴现、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审计监督,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揭露和查处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揭露和查处重大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损失、资源毁损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同时,要注重分析案件背后反映出的制度建设及制度落实方面的漏洞,积极提出完善建议,促进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