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理论研讨论文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12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论文,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得到广泛响应,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130多家单位的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交的论文233篇,经协会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评选出一等奖论文8篇、二等奖论文28篇论文、三等奖论文84篇。2012年12月3日,协会召开了“全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开展现场交流。此文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韩传模教授受协会委托撰写的论文综述。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内部审计质量?这是讨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首当其冲且不能回避的问题。国内外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上对审计质量提出了多种见解,但大部分都集中在独立审计领域,而专门就内部审计领域的审计质量管理提出的见解不多。本次研讨提交的论文普遍认为,从总体上来看,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注重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衡量。

      还有不少论文作者把内部审计质量具体到相关的外延,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即内部审计管理和操作机构工作的有效程度,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标准和制度的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的实施,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培训及内部分工,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的合理度和有效度等。狭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具体项目的选项、立项、决定、准备、实施、报告及改进建议等程序的工作效率以及达到内部审计目标的程度,包括项目的可行性,证据的证明力,内部审计意见的准确性、公正性等。如果把质量看成是产品的质量,而内部审计项目的“最终产品”一般而言就是审计报告(审计结论)。这样来说,内部审计质量就是内部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的质量,把内部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的质量当做内部审计质量,这是更为狭义的内部审计质量。

      对于什么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5月1日公布实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给出了定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这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的表述趋同。上述定义很多作者在论文中都加以引用。尽管多数作者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表述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内涵没有实质性区别。

      有的作者提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地控制、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因此,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其实质是通过一系列具体活动及行为,达到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以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有的作者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分为广义质量控制和狭义质量控制。狭义上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应从审计的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等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实施程序的各个阶段。广义上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包括了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

      还有作者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分为全面质量控制与项目质量控制两个层次。全面质量控制通过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相应政策与程序,以实现审计目标,它贯穿于影响审计质量的各个因素,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目标的定位、审计过程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审计跟踪等方面。而项目质量控制则是每一个具体审计项目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应遵循的控制程序,主要包含指导、监督和复核等步骤。

      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很多作者在其论文中对本单位内部审计实践中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作了客观的描述,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方面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机构设置缺陷。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欠缺。按公司法要求应由董事会垂直管理,实际上许多公司并未如此设置和明确,常常多头分管,导致独立性不够,监督乏力,特别是当领导意见不一致时,审计部门无所适从;部分公司应设独立审计部门,但只设立专职审计岗位,或兼职审计人员。二是审计体制有待理顺。目前多数采取分级设立审计机构模式,若采取上审下,力度较大,同级审计力度较小;二三级审计部门更多考虑本单位利益,提供审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不愿上报真实的审计结果,未能形成提升审计质量的合力。三是审计质量管理主体缺位。长期以来,各个组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职责一般情况下均由审计部门一体承担,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者同时也是内部审计作业者。

      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管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审计质量责任不清,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不统一,质量控制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导致审计行为不规范,影响质量控制的效率与效果。多数基层单位未能形成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审计质量监督评价系统。内部审计复核督导、审理、考评、责任追究等质量监管制度不健全,或根本没有制度,未专设或配备复核审理岗位和人员,尚未开展审计质量的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