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实务中,特别是在生产型企业里,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中有较大比例的暂估款,但是应付账款暂估款与非暂估款有较大的不同,一般的应付账款审计方法有时候不能满足审计暂估款的需要。本文从应付账款暂估款的形成原因,审计方法,应注意的事项三方面对应付账款暂估款的审计做了以下总结。 一、应付账款暂估款的形成 存货暂估入库形成应付账款暂估款是由于存货已到但发票账单未到而产生的。对于已验收入库的购进商品,如果发票尚未收到,企业应在月末合理估计入库成本暂估入账。由于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暂估金额应当按照不含税价格口径暂估。在次月末再将暂估款冲回,待收到发票后按正常存货入账。 二、应付账款暂估款的审计方法 在风险导向审计下,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各个重要循环,需要在了解其内部控制之后,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本文主要以实质性程序来介绍应付账款暂估款的审计方法。在实务中,可以采取向前延伸至采购环节,也可以向后延伸至生产领用环节和付款环节的方法进行审计。 1.确定被审计单位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如果被审计单位未按照常规的存货的暂估账务处理方法进行入账,审计人员应确定该处理方法是否合适,如不合适是否需要审计调整或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的审计风险。 2.取得应付账款暂估款的明细表,明细表的字段包括供应商名称,存货名称和规格,入库日期,入库单编号,数量,单价,暂估金额,出库日期等。 (1)分别对每个字段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合理性和准确性。比如筛查同一存货,可以检查不同入库日期的单价是否存在异常波动,也可以检查入库日期是否集中在某几天,还可以比较暂估单价与合同协议价格、当月或近期同类商品的采购价格等。通过筛查各个字段,可以为以下的审计提供相应的线索。 (2)在实务中,审计人员也可以在被审计单位ERP系统的基础上,直接从系统导出入库明细表,开票明细表等,两者进行交叉比对,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表格进行核对,以确定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3)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可以抽查原始单据,比如采购合同、送货单、入库单、验收单、领用单等,仔细审查对比,以确定是否可以发现异常情况。 3.分析每月应付暂估或存货暂估金额的变动趋势,看是否有异常。一般来说,企业每月都会有一部分的暂估金额入账,而且该趋势一般会比较稳定,如果出现个别月份暂估金额变动较大,或有异常的波动,则需要关注截止日特别是年末和异常日应付暂估金额的合理性。 4.函证应付账款暂估金额。一般情况下,对于应付账款的函证只函证非暂估金额,在函证过程中,可以将各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分为暂估金额和非暂估金额,也可以按照本期支付金额,本期开票金额,期末未开票金额或数量来函证。由于第二种方式工作量较大,可能回函的结果不太理想,在实务中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采用何种函证方式。 5.进行截止日期后审查。一方面可以抽取期末余额较大的应付暂估款,确定其期后发票是否已到,如可将暂估明细表中暂估金额与实际结算金额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可通过检查应付暂估期后付款的情况,进一步确定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6.盘点。如果应付暂估对应的已入库存货还没有领用,可通过存货的盘点验证其真实性,在盘点过程中,还应关注存货的质量。 三、应注意的其他事项 关于应付账款暂估账龄的划分。存货暂估是由于发票未到而形成的,一般来说,次月就会收到发票,应付账款暂估则转为非暂估的应付账款,所以应付账款暂估的账龄一般为30天。但如果对于长期未到发票的存货来说,应付暂估款则会一直被暂估入账,一方面其账龄可按实际入库时间确定,另一方面应审查其发票长期未到的原因,或怀疑其真实性。 不同类型的被审计单位应关注的重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一般倾向于少计负债,多计利润,由于少暂估存货,减少存货的账面价值,结转成本时可以增加利润,审计时应关注暂估应付款被低估的风险。而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尤其是私营企业,由于避税的考虑,倾向于少计收入,多计费用,审计时应关注暂估应付款被高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