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薛婷婷,审计署广州特派办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研究背景和目标

      所谓公共关系管理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它是指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其目的是塑造组织形象,建立组织与公众的良好关系,除了宣传、鼓动以外,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信息交流、协调沟通、决策咨询、危机处理等。关于公共关系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近两百年,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公共关系不仅存在于私人组织中,政府部门等公共组织中也存在着公共关系。近年来,公共关系被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手段,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部分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于川(2012)认为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有助于实现政策民主化,史红因(2004)对我国政府如何开展公共关系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国家审计领域,理论研究多局限于审计公告的研究,对公共关系的研究比较少,很难找出有权威性的观点。

      近十年来,国家审计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审计声音常常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各类媒体关于国家审计的评论也一浪高过一浪。此时,研究国家审计的公共关系变得非常必要。主要原因为:第一,良好的国家审计形象有助于其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公众的理解与信任可以帮助国家审计有效地开展工作和获取更多的资源;第二,国家审计通过对公众言论的搜集、整理、分析及提炼,为审计项目选择、方案制定等提供参考意见,从而发挥咨询、论证补充、提供修正意见等辅助决策作用;第三,开展公共关系管理不仅有利于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而且有利于促进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审计如何管理公共关系,以达到塑造健康积极的国家审计的形象的目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公共关系所涉及的对象较为复杂,国家审计的公共关系包括:媒体、公众、其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国外政府等。限于篇幅,本文对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的研究仅限于国家审计和普通民众、媒体等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的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家审计对外宣传的现状

      80年代初,审计署成立。成立之初的国家审计职能比较单一,受整个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也未开始对公共关系进行认识和管理。直到2003年审计署开始了第一次审计公告,这次审计公告披露了关于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的审计结果,随后在社会上刮起了“审计风暴”,审计署逐渐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目前,审计署和公众接触的方式主要有:审计公告、审计新闻发言人及审计署网站等。10年来,审计署共发布审计公告140次。从2005年起审计新闻发言人多次在审计公告后对审计报告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将审计的声音带到普通老百姓的耳边。在审计署网站主要提供以下几类信息:一类是审计资讯,如近日要闻、特派办动态、审计项目结果及审计工作等;一类是网上服务,如考试信息、成绩查询等;还有一类是互动交流,如在线交流、网上信访、网上调查和意见征集等。此外,审计署内部也越来越重视审计结果在公众中反映,审计署不定期整理各大主要媒体对审计的报道和评论,将其进行归集,编撰成审计宣传与舆情动态,在动态中不仅汇编各大主流媒体的评论,也包含网友的声音。如审计宣传与舆情动态239期中,汇编了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结果公告后的舆论反响,在这篇动态中不仅关注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的评论,也对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部分网友的评论进行了登载。网友评论中既关注正面评论“共和国太需一位真正会动大手术的主刀医师了”,也关注了鞭策的言论“处理结果呢?没处理结果你审计了有什么用?”。至今为止,这类动态已发布超过240期。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审计已经开始有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宣传,但还缺乏对公共关系进行系统的管理。主要表现在:首先,国家审计从传播内容上看多单向宣传,少双向互动。国家审计对公共关系的管理尚处于对外宣传阶段,信息仅仅是单向流动,和公众的互动较少。虽然审计署网站上也有网上调查等内容,但是过于简单。如网上调查中关于审计结果公告的问卷,仅8个问题,不足以让公众充分表达意愿。对于网上调查的结果,国家审计也未作出公开的分析和提出采纳意见。其次,国家审计缺乏对自身形象的系统管理。公众对国家审计的了解不多,对审计的工作方式、审计目的等认知较为模糊。如,网络上有人认为审计是“青天”,能解决民间一切冤案。也有人认为审计不过是走走场,每年不过重复查一些屡查屡犯的问题,早就不关痛痒了。这些过于偏激的看法会导致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

      在对国家审计公共关系管理实现的路径进行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应该探索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管理方式。

      (一)国家审计的中国特色分析

      我国的国家审计和国外的审计在审计目标和政治环境上有着明显不同。从审计目标上看,由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具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相对称的发达资本市场,市场的各项自我调节功能保障了大多数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因此这些国家的审计工作目标主要是进行绩效审计。据相关文献反映,美国用于绩效审计的人力物力资源已经占全部审计工作的90%左右,而加拿大也占到近50%。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综合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人民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等问题。因此,我国的国家审计应定位在反映国家机制和体制的问题,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上,并通过查处一些有影响力的案件,达到审计的威慑作用。

      从政治地位上说,世界各国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其政府审计体制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主要存在立法模式、司法模式和行政模式三种。我国的政府审计属于行政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是国务院所属部委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因此,国家审计工作应服从于国务院的安排和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