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项目越来越大 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项目呈现大型化、集群化、复杂化的态势。一是对大企业、大银行、大项目的审计逐年增多,审计对象层级多,审计事项内容多,审计项目涉及面广。特别是审计署统一组织开展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审计项目超大型,审计范围广覆盖。二是审计机关开展了对省市、地市、县市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事项涉及一级政府履职的方方面面,审计项目的中观性、综合性特点突出。三是随着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的逐步形成,审计项目不仅子项目集群化,而且各子项目可能分属不同的专业审计,呈现一个审计项目多种专业审计融合的复杂化趋势。 审计项目的大型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增加了审计实施的难度。如何在保证审计覆盖面的前提下,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讲求审计的深度,不遗留重大审计事项,成为每个大型审计项目审计组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二是增加了审计协调的难度。审计协调包括审计分工和进度协调,审计处理处罚协调,审计结果报告协调等。三对审计组和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组人员结构复合型,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多面手。 针对审计项目大型化、集群化、复杂化的新情况,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形成以审计计划管理为主线,以审计项目实施为导向,以审计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数字化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对多个审计组的分级分类管理。二是审计业务组织精细化。审计工作方案要贴近实际、科学合理,开展试审计;审计实施方案要规范编制、及时调整,增强应对性;审计业务协调要全程控制、抓点带面,注重整体性。在审计组织实施上,特别要破除部门主义,根据审计事项需要组成联合审计组,优势互补,提高审计组的整体战斗力。三是审计实施操作规范化。加强现场审计质量管理,规范编制审计报告,探索大型审计项目跟踪审理,建立审计质量分级控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型审计项目审前必须抓好参审者全员业务培训。四是加强审计综合分析研究,注重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大型审计项目都要采用专题报告、审计信息、综合报告等方式反映审计成果,多出审计“精品”和“高端产品”,提升审计成果层次。五是完善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建设,整合审计资源,形成审计合力。通过各专业审计的有效融合,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审计目标。 二、审计法规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审计法规呈现海量化。一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审计领域涉及的主要法律、行政法规已经完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也日益增多。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的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14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8921件。二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监管意识的增强,部门规章、政府规章不断完善;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单位,涉及财政经济领域的规范性文件也日趋完备,日益增多。上述情况,既为依法审计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审计人员学法用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审计法规的海量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把握和运用水平,增强依法审计能力。一是要求审计人员认真学法。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法规运用能力是审计能力的重要方面。面对浩如烟海的审计法规,审计人员必须花时间刻苦学习。没有法律武装,依法审计将是一句空话。要改变只注重审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忽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现象。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法规培训,每年都要组织审计人员参加法规考试。二是要求审计人员准确用法。随着审计项目的集群化和审计事项的复杂化,审计工作对审计法规的需求呈现跨专业、多样化的特点。审计人员必须下苦功,全面掌握和准确运用每项审计中必需的法律法规。作为必备要素,各类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都要附常用主要审计法规,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提供帮助。当前审计人员特别要重点掌握贪污贿赂犯罪及主要经济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增强审计揭露经济犯罪案件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审计法规库建设。要组织力量,分层次、分门类收集整理审计法规资料。要推动审计法规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借助审计管理系统,完善审计法规库的查询、检索功能,及时更新维护,充分发挥审计法规库的应用成效。要编写各类审计的审计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手册,为审计人员准确执法提供帮助。 三、审计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紧迫任务,审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被审计单位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处理和财务核算,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迫切要求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必须处于同一个量级,否则无法实施有效监督。二是当前审计工作存在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各单位“单兵作战”难以适应现代审计组织方式、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复合型人才结构性短缺、现有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海量信息数据处理需求等诸多矛盾和困难,迫切需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靠人才兴审,靠科技强审。不发展信息化,审计能力和效率将大打折扣;不发展信息化,审计事业就没有出路。 针对审计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新情况,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金审工程”建设。完善审计管理系统(OA)功能,提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功能,加大OA和AO两大系统应用力度,OA要在各级审计机关部署应用,AO要在所有审计项目中广泛使用: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重要行业逐步推进联网审计,推动审计工作由单纯的现场审计向现场与远程相结合转变、由单纯的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转变、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相结合转变;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审计数据中心,推进财政、金融、企业、社会保障、资源环境等专业审计数据库建设,构建审计法规、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评价信息、审计案例等信息资源库,完善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要调整人员结构,重点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逐步提高审计机关计算机人才比重;要加大培训力度,采取经常培训、专项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审计人才。三是注重审计信息化成果应用。在现场审计中,AO应成为每个审计人员的必备工具,并积极开展小软件、小模块的开发应用,推动现场审计向“技术智能型”转变,提高审计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查核问题、综合分析、评价判断的能力;在审计管理中,要逐步实现审计计划编制、审计组织管理、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果利用、审计档案归集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努力提高审计管理效能。此外。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既要审计数据,又要审计信息系统,并逐步探索对电子政务项目和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绩效审计,进一步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