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战略,是企业领导层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战略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科学性、可操作性、引领性是一个好的战略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审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战略审计”就成为企业的一个“新工具”(Donaldson,1995),通过对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的实施情况和绩效进行度量和评估,并找出同基准之间的差距及原因,以利于制定弥补这一差距的可行的方案(Cooper & Kleinschmidt,1995)。因此,战略审计是了解和认识企业战略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有关战略审计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其性质和定位角度来研究的,尤其是沿着Rappaport(1980)和Donaldson(1995)的研究思路来分析的,而且相关研究还不多。那么究竟如何开展战略审计、战略审计的架构究竟如何,国外的学者还很少分析,而国内的研究也刚起步,也没有建立起符合战略管理内涵的战略审计架构。本文从企业层面分析战略审计的性质,并试图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构建战略审计的架构。本文第二部分将回顾和述评战略审计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在第三部分分析企业战略审计的性质,并构建其研究架构。 二、文献回顾及述评 战略审计的提出,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开始的,这首先发端于Rappaport在1980年发表的论文“The strategic audit:How the independent auditor can help meet corporate directors' information needs”,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明确提出通过战略审计来满足企业董事的信息需求。Lauenstein(1984)、Del Pozo & Running(1993)、Chang(2000)等进一步论述了战略审计作用和意义,Morton(1993)提出了用战略审计以防经营层懈怠(fraud)。Witcher et al.(2007)从运营管理角度分析了高层审计(TEA:Top executive audits)。有学者从信息的角度来研究战略审计,如Fellingham(1989)分析了战略审计环境中抽样信息作用,Ohta(2009)分析了战略审计中审计证据的作用。Kachelmeier(1991)采用实验室市场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战略审计的需求情况,Anderson & Young(1988)、Cheng et al.(2001)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审计双方的博弈关系。Meybodi(2006)从战略标杆的角度提出内部制造战略审计。 Hayes(1986)分析了对并购行为进行战略审计(The preacquisition strategic audit)的意义及前提条件。Shubik(1983)和Gilmour(1999)则分别从博弈的角度和供应链角度试图建立战略审计架构,Hurreeram(2007)分析了服装制造企业的制造战略审计工具。Rovizzi.& Thompson(1992)以Benetton和Stefanel这两家当时欧洲最成功的服装公司为对象进行了战略审计分析。 在国内,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开始,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战略审计。国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战略审计的研究和论述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和结论基本相同,如时现(2003)、彭正新等人(2003)、余玉苗和黄兵海(2004)、王永海和郑忠良(2006)、傅黎瑛(2006)、程新生等人(2009)等。 吴玉心和胡玉明(2004)认为,战略审计是现阶段改进审计质量,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的根本途径。尽管在当前有关对人力资源审计、营销审计、供应链审计中体现了战略审计的思想,但战略审计还没有成为审计的主要工作之一,尚没有建立一套如财务审计这样完整的审计程序、审机工具、审计人员选择与培训等方面的审计制度,而且战略审计也没有成为战略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所以,战略审计还没有建立一套得到公认的审计架构。这也为我国的学者研究建立战略审计的架构提供很大的空间。有研究者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建立战略审计架构,如梅丹(2004)、贝洪俊(2004)、管亚梅(2008a;2008b)、贾云洁(2009)、宫靖等人(2009);有研究者从战略设计的角度建立战略审计架构,如余玉苗和黄兵海(2004)、刘浩然和宣国良(2005)、王宁(2006)、张宜(2006);有研究者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来建立战略审计架构,如曾萌(2005)、张利和马小勇(2008)。有研究者从战略风险角度研究战略审计架构,如刘豫(2005)、杨书怀(2007)、刘永娜(2009)、赵俊湦和杨猛(2009)。 上述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或是在探讨战略审计的性质和功能,或是从平衡计分卡的角度来分析战略审计的内容。偏重于审计程序上的内容,尤其是将焦点集中在担任战略审计工作的人选的独立性上,固然能够使战略审计得出结论和建议让战略审计的需求者接受,但这不是战略审计工作的全部,而仅仅是基础,还需要建立战略审计架构。但将战略审计简化于平衡计分卡这一审计工具上,从内容上看,对战略的本质和内容并没有深刻涉入,更多的是从财务审计的程序和格局进行分析的。更为关键的是,国内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主要是会计和财务背景,而并没有专门的战略管理的相关研究背景。那么这些研究就可能会不能全面反映战略审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