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也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杨时展,1990)。国家审计作为审计的一种方式,它产生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同时伴随着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理论界一直以来都从公共受托责任出发来研究国家审计的本质,同时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后产生的,体现了审计适应经济社会生活需要的过程。因此,本文将从公共受托责任及其演化来研究审计职能及其演化,进而推导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形成过程。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强调国家审计具备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成为了国家审计的主要职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伴随着“免疫系统”论的出现而出现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一种事物的出现都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转化。因此,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出现是审计实践经验总结和审计理论创新的结果。那么,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演化历程是什么?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结合公共受托责任来分析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形成过程。 一、我国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 从我国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历程来看,不同时期公共受托责任的内涵不同。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主或皇帝拥有国家一切的资源和权力,这时的公共资源指的是奴隶主或皇帝拥有的资源,公共受托责任主要依存于官吏对奴隶主或皇帝的受托责任,国家审计旨在审查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评价官吏治理国家的功过得失,解除官吏的公共受托责任。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国家的一切权力主要集中在政府首脑手中,由于此时的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较弱,公共受托责任主要表现为下级官员对政府首脑的受托责任,政府对社会公众的公共受托责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受托责任,国家审计旨在审查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评价下级官员的政绩。 广州革命政府时期,国家陷入战争的阴霾,国家审计也主要服务于战争的需要。此时国家的一切权利掌握在军队手中,公共受托责任主要表现为下级军官对军队首长的受托责任,政府对社会公众的公共受托责任也是“名存实亡”,国家审计旨在审查军队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评价军官的政绩。革命根据地时期,政府的一切公共资源都来源于人民,虽然国家审计主要也是服务于战争,但是此时的军队首长已经认识到了社会公众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性,公共受托责任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公众,上级军队对军队首长的受托责任,国家审计旨在审查军队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我国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公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此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共受托责任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公众,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公务员对行政长官的受托责任,国家审计旨在审查各级政府机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评价公共资源的使用绩效。 二、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我国国家审计本质的演化 1.公共受托财务责任与经济监督论。在奴隶社会,宰夫是执行审计业务的官吏。据《周礼》记载,宰夫的职责主要是依据朝规考核百官的政绩,对于节省开支、财政充足、府库盈余,善于理财者给予嘉奖,对于奢侈浪费、支出不当和虚列账册者给予惩罚(陈太辉,2008;祝遵宏,2009)。在封建社会,具有审计职权的官吏,负责依据朝规监督百官在经济方面的活动及政绩。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国家审计部门负责“审计国家岁出岁入之决算”。广东革命政府时期,国家审计部门负责“审计各陆海空及机关之决算”。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审计部门负责审计国家财政收入支出情况。革命根据地时期,国家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审计各根据地、解放区军队系统财务收支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可见,我国的以上各个时期作为公共受托责任的受托方,国家审计部门的关注点也主要停留在财政财务账目上。因为这些时期,国家审计的审计职权都是委托方赋予的,国家审计都是为了解除委托方的公共受托责任而存在的。在这些时期,公共受托责任的委托方关注受托资产的安全性,关注公共资源的使用是否遵循立法程序(李凯,2009;赵彦锋,2009),这种受托责任被称为公共受托财务责任。公共受托财务责任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国家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账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达到经济监督的目的。可见,在公共受托财务责任产生后,促进了对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产生了经济监督论。 2.公共受托管理责任与经济控制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公共支出规模扩大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公共受托责任也从公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公共受托管理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诸如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就业、住房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财政支出加以解决。这就导致了政府公共支出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科教文卫领域,逐渐扩展到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众关心的民生领域。这些领域与公共受托责任的委托方——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获得利益的多少。因此,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效果就成为委托方关注的重点,以前的公共受托财务责任已经不能满足委托方的需求。同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导致政府用企业家的精神来重塑政府,企业中重视效率、效果等思想被引入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更加注重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弱化了财政财务账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强调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产生了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国家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达到经济控制的目的。可见,在公共受托管理责任产生后,促进了对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产生了经济控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