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子数据查处金融机构虚增对公存款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欣,崔纲,襄阳市审计局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公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渠道,也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存款指标,一方面不惜违规操作,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拉取存款;另一方面又视存款业务为低风险业务,监管不够严格,导致近两年来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案件不断发生,不仅凸现了商业银行对公存款业务存在的操作风险,同时也暴露了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薄弱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对某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时,将对公存款业务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作为审计重点。针对金融机构存款业务发生频繁、分布广泛、账户众多,难以实现全面逐笔审计的特点,加强调查了解,对其存款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对公存款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开户及资金划转环节,巧用电子数据,从多个角度锁定存款发生额有异常变化的账户。

      ——利用金融机构电子数据,锁定疑点账户。

      按年度和客户账号汇总对公账户全年资金流入、资金流出总额,从中查询最大额的可疑对公账户。

      select账户名称,客户账号,子账号,left(交易日期,4)as年份,sum(发生额*(case发生额借贷标志when 1 then 1 end))as资金流入,sum(发生额*(case发生额借贷标志when 0 then -1 end))as资金流出,sum(发生额*(case发生额借贷标志when 1 then 1 end))-sum(发生额*(case发生额借贷标志when 0 then -1 end)) as净流入from单位分户历史明细账where有效标志=1 group by账户名称,客户账号,子账号,left (交易日期,4)order by sum (发生额*(case发生额借贷标志when 1 then 1 end))desc

      通过上述查询结果,我们发现“YYT”咨询公司、“HRJH”投资公司等几个客户的账户存款流动存在金额大、周转频繁且多在银行结息日或季末流出的特点。是什么样的咨询公司和投资公司,能够动则将几千万资金转作定期存款,而且存款长达半年甚至一年呢?

      ——利用税收征管电子数据查询结果,证实疑问。

      按照常理,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并且还拥有这么多的闲置资金,其业务量一定小不了,在税收上的贡献可想而知。审计人员决定利用地税税收征管电子数据进行查询,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有如此大的资金流量,其纳税情况是否与其业务资金流量成比例。

      第一步,查询“YYT”公司的税务登记证号

      SQL语句:select*from[基础表_纳税人基本信息表]where纳税人名称like‘%YYT%’

      再根据查询到的税务登记证号进一步审查该公司纳税情况,看其是否正常纳税。

      SQL语句:select*from[分析表_近三年税款征收数据]where税务登记证号=‘420606***********’

      查询结果显示:“YYT”公司2010年没有纳税记录。

      第二步,查询“HRJH”公司的税务登记证号

      select*from[基础表_纳税人基本信息表]where纳税人名称like‘%HR%’or纳税人名称like‘%JH%’。

      查询结果显示,记录中没有“HRJH”公司的税务登记号。

      审计人员就此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但是他们吱唔搪塞,语焉不详,而当审计人员提出要到这两家公司去看一看时,他们也一再以各种理由拖延。于是,审计人员将上述公司作为审计疑点进行重点核查,调阅疑点公司的开户资料档案,审查开户资料是否真实。经审查,“YYT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仅10万元,在被审计的金融机构所属支行开设期临时存款户,开户人是该行客户经理的父亲,而注册资金在开户的第二天就被全额取出。2009年6月17日该户变更为基本存款账户,至2009年12月15日销户;而“HRJH”投资公司则根本就是虚拟的。

      ——利用银行电子数据查询结果,调阅原始凭证,证实资金来龙去脉。

      SQL语句:select账户名称,交易网点号,时间戳,客户账号,子账号,摘要,发生额,发生额借贷标志,当前余额from[单位分户历史明细账]where账户名称like‘%YYT%’or账户名称like‘%HRJH%’order by账户名称,客户账号,子账号,时间戳

      最终结果证实,疑点公司的存款来自“应解汇款”,而资金的源头,竟然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被审计单位在短期内为总数将近3亿的“对公存款”支付了高达290万的定期存款利息!

      审计情况上报后,引起有关领导和被审单位上级行的高度重视,相关人员受到通报批评。被审计单位积极采纳审计建议,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了业务流程的监督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