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伟龙,浙江万里学院

原文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审计学是高校会计学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与技术和审计实务。通过审计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审计专业技能和审计职业判断能力,这是审计职业特点对审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这项专业技能就是收集和解释审计证据。审计工作的关键是能够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业务,明确判断收集哪些证据、如何收集这些证据以及怎样分析解释证据,从而最终形成恰当的审计结论。所以,审计教学中注重对审计专业技能和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而这种能力仅凭教师对知识的简单讲授是无法达成的。由于审计学的理论体系比较抽象,执业规范条款繁多,审计程序与方法枯燥,实务操作面临问题复杂等原因,加上目前审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注重应试教育,使审计教学陷入了“难教、难学、难考”的局面。因此,改变审计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已成为审计学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2006年开始,浙江万里学院开展了以合作性学习为特征的研究性教学改革试点。在学校的支持下,审计学课程从厘清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实施“综合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 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研究性教学起源于美国,早在1916年,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就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并创立了“问题教学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性教学注重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其实质是将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训练其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特征:强调“基于问题”,引导学生在对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的解决中主动建构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强调学生参与研究,凸显自主探究、“做中学”。

      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在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学习内容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运用“集中授课”和“小组合作研讨”穿插进行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和实践性项目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具体而言,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先将案例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需要其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出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以案例为中心,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随着知识点的展开,要求学生建立正式的学习小组,选择教师设计的案例或实践性项目,通过课上讨论和课后团队学习,逐步完成课程每一阶段的任务,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中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审计学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2.1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应用型高级会计和审计专门人才所需的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流程、方法及其在具体审计项目中的实践应用,使学生能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本课程期望的学习收获不仅包括学生应拥有相应的审计基础知识和理解力,也包括学生应掌握审计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2.2 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之所在。我们根据教学改革思路和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了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课程将原来二十几章的内容优化为四大模块、十四个子模块。每个模块都明确学习目标、内容提要、重点难点、案例选择、小组讨论、实训项目、阅读平台等。不同知识模块的划分为实施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教学内容穿插了审计案例,满足了教学引导、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讨的需要。优秀的审计案例通常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选编审计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2.3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在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上比传统教学可发挥的空间更大,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也变得更为重要。我们主要采用了“集中讲授与小组合作研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中讲授”就是以教学班为单位(一般为90-120人),由主讲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授,并需要将研讨的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分配研讨任务,明确分工要求,确定研讨问题焦点);“小组合作研讨”就是将一个教学班分成几个小班(一般为30-40人),这时课程组的其他老师加入,分头指导小班学生的合作研讨。在研讨班内,学生5-7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各角色分工采用轮岗制。针对每次研讨内容,各组应在课外做好分工(如组长、主持人、记录员、PPT制作、发言人等),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准备及研究工作;在研讨课堂上开展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后指导教师组织各组分别发言并予以现场评议和总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