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区域特色审计实践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俞校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毫无疑问,审计与会计一样,是一门应用学科。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发展程度对会计的影响如此,对审计亦如此。中国会计的发展趋势是与国际会计日益趋同,但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之争是各国利益之争,在当前全球会计趋同的潮流下,每个主权国家都希望能够保持本国特色。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趋同只能是一种渐进的趋势,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异将是一个客观事实。

      中国的会计改革应从中国传统的思想精粹中汲取营养和精华,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将之作为当前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并在将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争取更多的发言权,而不是听任以“趋同”为标准,用IASB、FASB等的标准统一天下,强求接轨,进而牺牲本国利益。国与国之间如此,那么国内各地区之间是否也可以参考这个思路?

      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国内一些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之大已经丝毫不亚于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根据经济越发展,会计(审计)越重要的思路,笔者提出如下命题:构建符合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审计新体系,强化区域特色审计实践正当其时。

      二、建立区域特色审计体系的切入点

      要建立区域特色审计体系,首先要进行区域经济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审计比较指标的设计。2012年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促进落实国家有关土地和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对11个省市2009年至2010年土地管理及土地出让收入等资金征收使用情况、环境保护领域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绩效状况进行了审计,还关注了重要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等情况。一些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要求不到位,执行“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决策制度也不够严格。

      从审计报告披露的内容来看,十年前的审计工作报告与今天的审计工作报告相比有了一些变化。从着重关注经济指标逐渐开始关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性问题指标,这是一个进步。对于审计风暴,大众对它的态度,从审美到审丑再到今天的审丑疲劳,除了老问题审计“只管开处方,不能动手术”之外,笔者以为,大众的关注重心有所偏移,大家也开始更为关注一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同样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诸如PM2.5问题。

      PM即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平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2010年9月22日,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了卫星检测全球空气质量的PM2.5数值图(2001-2006年)。PM2.5小于10为安全值。中国空气质量全球最差,中国东部尤其严重,PM2.5超过50接近80。PM2.5指标近期来日益受到国内人士的重视,我们审计人员也可以加以利用。以浙江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开发区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指出,要构筑现代产业集群,努力打造1个“千亿级”(汽车产业)、2个“五百亿级”(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3个“百亿级”(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这些产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产业的经济前景确实看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极大,但是相应的,这些产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可能更为严重,也就是说,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极大,通过PM2.5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这种负面影响。

      此外,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的GDP每增长1%,用地量为日本的8倍,单位能耗亦长期是日本的8倍左右。如何在可持续增长目标下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更值得我们深思。

      审计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仅要审计经济问题,还要审计当前的重大社会问题,这就是笔者提出的符合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布局与发展的特色审计。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与经济和社会对该学科的需求密切相关。在这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笔者认为,考虑符合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布局与发展的特色审计体系的建立,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1.必须强调可比性。

      (1)要强调自身的纵向对比。也就是说,首先要强调的是本区域内的各指标对比。以杭州市为例,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不同类型的开发区,我们在设计指标时,肯定要考虑它们的性质不同,引入企业的类型不同,因而在一些即使是相同指标的对比上,可能也不具有可比性,或者说,具有较小的比较价值。同时,以某个具体的指标而言,比如亩产强度指标,又可以细分为亩产销售额、亩产投资额、亩产税收等指标。在开发区发展的不同阶段,还要重视不同指标的对比:在初创期,要强调的是亩产投资额,在成长期,要强调的是亩产销售额与亩产税收等指标,不同指标增加的幅度、增加的意义都是不同的。

      (2)要强调与其他经济区域的横向可比。比如,在商务部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综合指数438.60分在53家被考评开发区中首次名列第十,排名前十名依次是天津、苏州工业园、广州、昆山、青岛、烟台、北京、大连、漕河泾、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就具有很高的可比性,当然其他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不是说就与这些国家级的开发区没有可比性,而是比较的价值相对较低。

      同时,在某些指标的设计上,要考虑到近年审计中发现的一些新情况:如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普遍变相减免或返还财政性收入,这不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此,应组织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或者在指标比较之前,先调整这些不可比因素。

      (3)需要对本特色区域的经济产业集群辩证地进行分析。这个分析包括: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支柱发展产业、产业的相关性、相比较区域的发展时期等等,这些分析更加有利于对本区域内相关指标的数据分析与判断,从而更加有利于对本区域的发展提出可供决策层参考的意见与建议。同时,还应该从区域内比较引申到区域外比较,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更应该开阔视野,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应与国外同类型经济区域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