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基与民国思想界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韵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治与外交(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内容提要:

拉斯基是英国工党重要的理论家和活动家,也是多元主义的阐释者、费边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他的学说在民国思想界尤其是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深入研究拉斯基的学说与全面分析民国思想界的学人,有助于正确把握两者关系,理清民国时期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演变,从而深化对近现代中国思想和历史的认识。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字号:

      中圈分类号:D6;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74(2012)03-0026-08

      哈罗德·约瑟夫·拉斯基(Harold Joseph Laski)(1893—1950)是英国工党重要的理论家和活动家,其学识渊博,兴趣广泛,著述庞杂,是多元主义的阐释者、费边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他一生竭力调和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试图寻找一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合作的道路。他与罗素、林赛一起并称为当代英国三大思想家,还和柯尔、托尼共同被视为20世纪上半叶英国三大“红色教授”①。连反对他的英国历史学家、保守主义者比洛夫(Max Beloff)也说,1920年到1950年属于“拉斯基时代”②。

      拉斯基曾是欧美政界、学界的风云人物,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知识界和精英人物的范畴”③。他与民国思想界有着密切的学缘关系。一方面,拉斯基有一批中国学生。在美国任教期间,听他讲课的有张奚若、蒋廷黻、金岳霖、曾炳钧、雷沛鸿、林毕等。1920年代,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受教于他的包括罗隆基、王造时、杭立武、钱昌照、卢锡荣、徐志摩、陈源等。另一方面,拉斯基有一批中国信徒。他的学说为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目标导引,不仅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得到了积极回应,在不发达国家也有热情的支持者④。通过自己的学生和信徒,拉斯基的学说在民国时期广为流传。从未来华的拉斯基对民国思想界的实际影响甚至超过了杜威和罗素。

      一、多元主义时期的拉斯基与民国思想界

      20世纪初,主权多元论是西方政治学界的热门话题,有中国留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并以此为学位论文题目。1926年,萧公权写成了博士论文《政治多元论:当代政治理论研究》⑤。该著作较早从学理上系统批评拉斯基的学说,于1927年在伦敦和纽约同时出版并引起轰动,甚至促使拉斯基开始反思和修正多元论的观点⑥。拉斯基撰写书评称赞此书“才力与魅力兼具”,是过去五年出版的政治学著作中的罕见佳作,并且阐明自己在“公意”问题上与萧氏的不同看法⑦。

      萧公权没有直接回应拉斯基,回国后却仍然关注拉氏学说。他进一步剖析了拉氏理论自相矛盾之处,指出其缺陷在于国家与社团、个人的权力不平衡,并非真正的多元;主张威权复性却没能设计复性机构来执行威权⑧。他还看到了拉斯基认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唯物史观却不承认革命必然性的矛盾⑨。不过,萧公权也流露出与拉斯基的某种相通之处。他说:“吾人于赖氏学说虽有所论评,而实同情于其基本之态度。”⑩

      关于拉斯基多元主义的介绍在我国早已出现(11)。1930年前后,拉斯基、麦基弗等多元论者的学说不断被引进,对当时思想界形成较大冲击(12)。1930年,《政治典范》中译本出版(13)。通过译介此书,张君劢深受拉斯基多元政治观、个人权利观、社会改革论、新财产制度论等观点的影响。他在长达1.5万字的译序中推崇道:“我所以独好赖氏者,槐氏等专为政治上一种主义鼓吹,而赖氏于政治学有全系统之说明,故继承陆克、边沁、穆勒之正统者,殆赖氏矣乎”。不同于拉斯基的“国家、社团和个人”三元论,张君劢认为当时中国既缺乏健全的职业团体,又面临举国一致的救亡需求,因而主张以“社会”代替“社团”。

      此外,陈序经深受拉斯基否认国家主权、主张社会联治观点的影响,其博士论文《现代主权论》(14)用了不少篇幅论述拉氏的主权学说。他评价道:“拉斯基的名字与主权多元主义理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说他是这个运动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也许并不为过。”(15)张奚若写过《主权论沿革》,表示赞同多元主义。他还说:“拉斯基之多元的国家,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均无不可视为变相的自然法论也。自然法有二千余年之光荣历史,其消灭本不易,其应用或亦无穷乎。”(16)杭立武归国后大力宣传拉斯基的政治学理论,并在《政治典范要义》中回应了萧公权对拉斯基的批评(17)。卢锡荣的《拉斯基政治思想》论述了拉氏思想的历史背景,并阐释了拉氏主权观(18)。

      二、费边主义时期的拉斯基与民国思想界

      1920年代中期,拉斯基逐渐放弃多元主义,而更加强调国家干预的职能。1927年,拉斯基系统分析共产主义学说的《共产主义》出版。恰逢英美资本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对峙的背景,该书在西方流传较广。是年正值中国大革命失败,反苏反共的舆论充斥国内,却偏激有余、理性不足。张奚若读罢此书之后很快发表书评,认为它是一部罕见的以公正学术立场对共产主义进行学理评述的著作。他还敏锐地发现拉斯基反对共产主义革命而寄希望于资本主义改良的立场(19)。

      这一时期,民国知识分子关注的重点从伦理道德逐步转向社会政治。创办报刊制造舆论来影响时局成为他们的流行做法。“新月派”、“平社”在当时较有影响。

      1928年3月,胡适、徐志摩、罗隆基、梁实秋创办《新月》月刊。该刊起初侧重于文艺创作,从第2卷第2期起转向于批判社会政治。潘光旦、储安平、闻一多等人也是“新月派”成员。他们大量借鉴拉斯基和费边社的话语来开展讨论,并在《新月》刊发拉斯基著作,介绍费边主义理论(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