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02(2012)05-0068-06 党项族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民族,西夏立国后,与宋、辽、金等国发生军事争斗是经常之事,西夏统治者对武力十分重视。这种尚武精神反映在法律上,西夏有完备的军律《贞观玉镜将》,规定了战斗中将士们的行动以及对于将士们的赏罚措施,西夏军律中的赏罚制度,还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功抵罪。尽管元昊时“重武尚法”的立国方针到乾顺时已变为“重文尚法”的方针,但是西夏与周边国家的战争仍然连年不断,西夏政权仍然十分重视军事法律制度的修订,《天盛律令》则是继《贞观玉镜将》之后颁布的国家法典,其中包含了大量军事法的内容,有边防法规、兵器供给与校检制度、战时动员与兵役制度。 一、西夏党项兵役制度缘起与沿革 内迁前的党项人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隋书·党项传》记载:“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说明当时的党项人正处于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阶段。而当时的军事组织是与党项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部落成员平时“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法令”,“无徭赋”,也说明党项社会当时还没有正式的常备军。随着党项人的内迁,到中唐时党项社会经济发展,与外族已有贸易往来,同时掠夺战争不断,党项人的军事组织也发生了变化。到唐时党项族人发展为:“每姓别为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余骑。”人口的增加需要不断迁移和对外掠夺,党项人常以掠夺为生,而且唐、五代分封党项部族酋长为节度使、刺史等职,允许其世袭,并给予一定的自治权,加速了党项军事组织的发展。同时党项人也要抵御吐蕃的入侵和中原王朝边将的敲诈勒索,党项人经常处在战争状态,一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就应运而生。 在党项首领拓跋思恭时,党项已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军事组织。史载党项常备兵有衙兵、部族兵和汉兵三部分。衙兵又称牙兵,名称出自唐制。党项人以游牧为主,有牢固的部族组织为纽带,部族兵的组织形式为:平时生产,战时当兵。“平时其民皆兵居生产,易于点集”①,接到传箭号令,就地组成军队,出发作战,体现了党项部落组织下全民皆兵的特点。并且到李德明时,党项已有常备军队达十万余人,有战阵、有“蕃法”②,成为党项军队的主力。汉兵,是由党项内迁后境内的汉族百姓和俘虏的汉族将士组成,史料记载党项有汉兵与蕃兵之分,如《旧五代史》卷八十三载:开运元年(945年),“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和蕃、汉之兵四万抵麟州、济河,侵契丹之境”。《宋史·夏国传上》记载:“太宗征北汉,(定难军节度使观察留后)继筠遣银州刺史李光远、绥州刺史李光宪率蕃、汉兵列阵渡河,略太原境以张军势。”党项的兵种除原有的骑兵外,还有步兵。 为了适应常备兵,党项产生了相应的军事领导体系。如各个部族都设有军职,小族有指挥使,大族有军主、指挥使、副指挥使,几个部族有都军主、都指挥使、都知兵马使、都巡检使、都校、都监、都判等③,部落有部长、防御部落使、部落游弈使等④,再加上唐、五代、宋初及契丹封赠的节度使、刺史、都督、防御使、团练使、教练使、都虞使和各种将军、郎将、太都统等职位。⑤到西夏立国前夕,党项兵制已初具规模,为以后西夏政权和军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元昊继承王位建立西夏王朝时,对于兵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完善。其后继者谅祚、乾顺、仁孝等又在元昊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军制。元昊时还建立监军司、六班直和符牌制度。元昊于称帝前“置十二监军司,委豪右分统其众”⑥。 元昊建国初,“选豪族善弓马五千人迭直,号六班直,月给米二石。铁骑三千,分十部。发兵以银牌召部长面受约束”⑦。六班直制度是仿唐宋质子制建立的,选党项部落豪族子弟中武艺高强者,到皇帝身边当侍卫,表示对各部族的尊重,又可以借此加强对各部族的控制。符牌制度是在西夏文字创造后,结合宋、辽兵符制度而产生的,改变了过去党项军队用铁箭传递信号的办法。 西夏军队的兵种有其独特性,按照装备、技能和作战方式可区分为骑兵、步兵、炮兵、水兵及强弩兵等。骑兵为西夏军队中最为精锐的一种,由党项豪族子弟亲信组成,又称“铁骑”或称“铁鹞子”。西夏骑兵的战斗力很强,在战斗中“用兵多立虚砦,设伏兵包敌,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⑧《宋史·兵志》记载:“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集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⑨步兵是西夏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数最多。而最为精锐的步兵多由“山间部落”的党项羌人组成,特别能吃苦耐战。西夏还有一种称为“步跋子”的步兵十分著名,其出入山坡溪涧,最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在同宋朝的战斗中,若于“山谷深险之处遇敌,则多用‘步跋子’以为击刺掩袭之用。”⑩西夏军队中的炮兵是使用抛石装置抛掷石头的,号称“泼喜”,《宋史·夏国传下》记载西夏军队“有炮手二百人,号‘泼喜’,陟立旋风炮于橐驼鞍,纵石如拳”。西夏的水兵多在大河沿岸的军队中设置,在宋人史籍中间有涉及。(11)强弩兵,是一支射箭部队,党项人善于射箭,西夏又出产良弓。《梦溪笔谈》卷十九记载:夏惠宗时,“(党项酋长)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到夏崇宗乾顺时,乾顺庶弟察哥建议:“‘自古行师,步骑并利。国家用铁鹞子以驰骋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险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铁骑难施;若值神臂弓,步奚自溃,盖可以守常,不可以御变也。夫兵在审机,法贵善变,羌部弓弱矢短,技射不精,今宜选蕃汉壮勇,教以强弩,兼以标牌,平居则带弓而锄;临戎则分番而进,以我国之短,易中国之长。如此,无敌于天下矣。’乾顺是其策,封晋国王,使掌兵政。”(12)西夏的强弩兵在对宋战争中发挥了极强的战斗力。可以看出,西夏军队具有诸多兵种,这体现出西夏党项兵制中的民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