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时间:2012年12月7日 对话地点: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整理者:刘俊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本刊特约编辑 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是我国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最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次对话是《现代传播》第十次年度对话,对话人将就“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这一近年来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从政策与体制机制层面、内容层面、市场与产业层面、渠道层面、人才培养层面等方面予以解读,探析解决这一难题的理念与路径。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今天请两位嘉宾来探讨的是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提升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最近几年越来越热的话题。为什么《现代传播》年度对话要在2013年度提出这个命题?我想我们意在回应国家的需求,回应行业的需求,回应学术的需求。 从国家层面来讲,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硬”的经济实力和“软”的文化实力非常不相称。世界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刮目相看,但同时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认知度却不高,更说不上认同了。从行业层面来讲,我国媒体数量和辐射覆盖面,在全世界排在前列,但是我国传媒影响力尚处于微弱的状态。在世界各地,不太容易看到或听到中国的形象和声音,就算看到和听到,也可能是较为变形、扭曲或者不太正面的内容。从学术层面来讲,我们感到最近几年很多专家学者顺应国家和行业的需求,已开始介入传媒国际传播力提升的研究。在近几年国家社科颁布的重大项目,各种学术论坛、著作、论文,还有许多专家学者的言论中,都对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给予了高度关注。 我们对本次对话的题目有一个设定,即归结为“道与法”:道是一种原则,一种理念,一种总体思想;而法是一种技巧,一种路径,一种策略。今天的年度对话希望请二位业界、学界的代表人物,就我国传媒国际传播力提升的思想与策略,展开更深入、更充分的讨论。 一、政策与体制机制层面:亟待从单一、平面的宣传思维,走向多元、立体的传播理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传播秩序中原本“西强我弱”的状态并未有明显的改观,这是困扰和阻碍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国家层面对国际传播问题十分重视,制定并推行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理念,并对体制机制的改革有所期待。但是,如何让意识形态化的宣传,转化成国际社会认可的传播?如何从单一平面的宣教思维,走向多元立体的传播理念?我们在意识形态、话语方式、技术标准、市场标准、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制定政策、提出理念、改革体制机制时所需要深刻思考的。 胡:就国际传播而言,用一种政策的方式来推动,这是中国特色。近几年在提升传媒国际传播力方面,党和国家做了很多制度设计和政策层面的指导。比如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新闻信息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胡锦涛、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围绕现代传播体系也做了很多讲话和指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观点。那么,这些政策、观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们对整个行业在这个领域的实践推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时,目前中国传媒的运行体制、管理机制跟国外传媒相比,有诸如举国体制、经济实力的优势,但劣势同样明显;怎么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克服、规避这些劣势或者变劣势为优势?请二位从这些方面谈一下。 苗棣(以下简称“苗”):中国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迅速增强,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也许十年后会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当然,要从质的方面全方位成为世界强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这正是今天这一话题的意义所在。 上世纪80、90年代国外的新闻报刊,往往好几天才刊登一条关于中国的新闻,还可能是负面的。但是现在,凡是国际上比较重要的媒体,任何一期里边都不止一条关于中国的报道。这是因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必然会引起世界传媒的重视。 但是,当前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力确实还非常有限。中国传媒自己的声音,特别是通过自己的渠道传达出来的中国声音,要说是“零”,稍微有点绝对,但是接近于“零”。中国传媒的传播实力和中国的国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严重不符。就这一对关系而言,有的国家其传媒国际传播力是超出它的国力的,比如英国——BBC从创建到现在快有100年历史了,但它的国力在20世纪却不断地衰落,到21世纪已经算是中等国家,可它世界传播大国的地位仍未动摇。 我国的这种“不符”是由包括历史原因在内的各种原因造成的,这也是国家领导人、传媒业领军人等各方面人士普遍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历届的相关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这也必然是未来新一届政府思考和解决的重点。 这种重视可以体现在财政拨款方面,比如国家拿出几十个亿的重头资金来扶持、支持或者直接兴办相关媒体,同时相关媒体也希望借助国家的重视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不过,我们虽然看到了希望,但这种重视到目前为止仍然收效甚微,没有起到根本性的变化。总之,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国家、业界、学界都非常重视,而且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