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战略下中国电视文艺的价值体系重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任晓润,南京广电集团高级编辑 南京 210001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文化强国”战略为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的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为重大的使命,也使其与传播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功能定位不相匹配的问题凸显。本文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民主文化与封建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三个维度,结合典型实例,全局性、立体化地分析当代中国电视文艺中的多元文化现象,探讨“文化强国”战略下电视文艺的价值体系重构。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2)11-0123-06

      纵观当今世界,与意识形态特征更为直接明显的电视新闻节目“硬性”引导相比,电视文艺以其相对“软性”引导的特征,对于传播各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电视文艺也比电视新闻更具备作为文化产业运作的可能和空间。因此,无论从使命和责任,还是自身的发展需要来说,中国电视文艺应当成为“文化强国”①战略版图上的支柱性文化产业。但我们无奈看到的是:一方面,中国电视文艺产业化在历经了20多年的摸索后②,“走出国门”的步伐依然缓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差强人意;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电视文艺在国内屡屡被推上公共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就难以与其传播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功能定位相匹配。中国电视文艺诞生半个多世纪似乎从来没有像当今这样集褒奖与贬损、肯定与否定于一身,动辄引发从普通观众到专家学者的热议和争辩。究其原因:一是当代电视文艺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受众的广泛性方面前所未有,这使其被关注度极大增加;二是当代电视文艺所包涵的文化价值观之多元化前所未有,是中国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折射,自然会产生诸多争议;三是当代电视文艺所遵循的文艺创作理念之多元化前所未有,而相应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这不仅让理论界莫衷一是,也让创作者和电视媒介管理者感到迷惘。而网络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客观上为中国电视文艺成为公众舆论热点提供了平台。褒也罢、贬也罢,也都恰恰说明了电视文艺在当代中国影响力之大,都反映了从国家政权到普通民众对电视文艺的高度期待。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电视文艺呈现的多元复杂文化现象,探讨“文化强国”战略下电视文艺的价值体系重构。

      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

      中国电视媒介本身就是“西学东进”的成果。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开播一个月后,北京台播出了首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当年9月播出电视报道剧《党救活了他》。③据此,可以认为电视剧是中国电视文艺最早的原创作品形态。上个世纪80年代,当是中国电视文艺迎来的第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四世同堂》等一批或有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或有着鲜明时代精神的电视剧受到如潮好评;中央电视台于1983年推出的春节联欢晚会和电视文化系列片《话说长江》等新节目,则标志着电视文艺告别了单一的电视剧阶段,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是从这一时期起,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西方文化通过电视剧等艺术载体展现在国人面前。1980年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自行译制的法国故事片《红与黑》,紧跟着的是美国科幻系列电视片《大西洋底来的人》、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和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等等,反映了正在复苏中的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包容性。比电视新闻更具有跨文化、跨地域传播可能的电视文艺,或许可称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话的使者。在这一跨文化对话中,西方文化对我国电视文艺的影响主要是在编创理念、叙事技巧和技术借鉴,而没有触及到电视文艺作品的文化价值内核。

      通过以上对我国电视文艺早期文化体征的简约勾勒,我们不难发现:当历史的车轮跨入21世纪后,西方文化对我国电视文艺的影响与当初有了明显的不同。一是在国内荧屏上,曾经热播的欧美剧、日本剧的风光不再,外国引进剧中表现家庭和婚恋的韩剧成为主角,而作为东方文化的一个分支,韩剧的文化价值观更与中国传统文化接近。二是尽管一些国产剧海外销售有明显突破,如2010年推出的新《三国》已经卖出100多个国家的版权,但诚如业内人士指出“在总体上,我国电视剧的海外传播仅限于华语地区,如香港、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包括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始终没有打入欧美主流市场。”④这说明中国电视剧至今在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微弱。三是在电视纪录片领域,以《故宫》、《敦煌》、《舌尖上的中国》等为代表的“中国制造”纪录片在艺术表现理念和手法上越来越善于汲取西方纪录片叙事和表现艺术之长,以中西合璧的创作风格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之魂,这样的艺术精品不仅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喜爱,也在进军国际市场方面有了实质性突破。如由中视传媒和英国BBC自然历史部联合摄制的纪录片《美丽中国》以跨文化对话和跨地域传播为追求,获得“国际艾美奖”的3个奖项,已经被德国、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的电视媒体购买了播出权,销售额超过了150万英镑。⑤尽管像《美丽中国》这样的成功案例在我国还很鲜见,但昭示了纪录片产业化运作的前景值得期待。四是随着电视娱乐风潮兴起,尤其是中国电视人模仿西方娱乐节目的力度加大,西方文化随着其节目模式一并输入中国,而中国电视人在“克隆”西方节目模式打造新娱乐节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西方文化囫囵吞枣地吸收,乃至造成了消化不良。下面着重对以上概括的第四点展开阐述。

      关于电视娱乐潮刮起的“西风”,各方众说纷纭。我以为首先要肯定其学习借鉴的积极意义。我国电视娱乐早期是受港台地区娱乐节目影响发展起来的,然后是学“日本”,到今天是学“欧美”。从具体运作来看,中国电视人学习西方的娱乐节目也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观看西方娱乐节目,然后加以模仿;第二阶段是购买西方娱乐节目模式的版权后予以“本土化”;第三阶段,是在购买版权后,为确保取来“真经”,干脆请原版节目主创人员到中国来现场传授,同时一些有实力的广电媒体选派精英到西方去实地学习。纵览近年来影响力大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都是西方娱乐节目的中国化。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之于荷兰《The Voice》、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之于美国《American Idol》、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之于英国《Take Me Out》、江苏卫视《老公看你的》之于德国《Mein Mann Kann》、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之于英国《English Talent》、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之于英国《Tonight’s The Night》、东南卫视《欢乐合唱团》之于英国《Last Chair Standing》等等,这些节目都是各台重金打造的拳头产品。西方成熟的节目模式和运作经验为我国电视台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市场运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这些被引进的西方娱乐节目从创意到每一个环节的设置、舞美、灯光、道具等方面都是精益求精,一改过往地方台娱乐节目相对粗糙的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