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为革命性的技术平台,极大地改变了媒体格局,网络媒体后来居上,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大势所趋。报业应当进军网络媒体,实现多形态发展。但是,就报纸本身而言,用网络媒体取代报纸,绝不是报纸的唯一出路,我们应当用新的思路寻找报纸出路。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根本挑战,不是海量、迅速、便捷和广泛,而是媒体的公共功能 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报纸的出路何在?加快转型是共识。问题是方向在哪里?有的把报纸搬上网络,让人们在网上读报;有的发展全媒体,弱化纸媒;有的彻底放弃纸质报,转办电子报。这些转型探索,归结为一点,实际上就是报纸网络化,思路都一样,即“战略大转移”:人们只上网不看报,报纸守不住了,到网络找出路。新媒体内容海量,传播迅速,使用便捷,受众广泛,这种优势太明显。把报纸转向网络,是希望报纸也拥有些优势,从而获得网络读者。然而,报纸网络化越彻底,消亡趋势就越明显。用放弃报业的思路来拯救报业,结果是报业衰落得更快。我们应当讨论的是,人们看报纸越来越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统媒体怎样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点? 媒体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公民表达意见和讨论公共事务的平台。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指“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在公民社会,媒体就是一个公共领域,具备公共功能。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传统媒体也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但不是根本性、毁灭性的,冲击并没有中国大陆这样强烈。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报纸仍然是重要的主流媒体,受网络冲击更小。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那些地方,传统主流媒体从来就并仍然具有公共功能。 然而,在中国大陆,传统媒体的公共功能十分微弱。近30年来,中国社会逐步转型,公民社会日益形成。公民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公民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公民需要而且能够自由表达意见、讨论公共话题、参与公共事务。传统媒体不能提供这样的平台,而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恰好满足了公民社会的这一需求。近年来由网络引发的众多公共事件,无不说明了这点。网络承担了本应由媒体承担的公共功能,因而网络成为媒体;传统媒体的公共功能缺失,因而媒体仅仅是宣传纸。于是,在公民主体性、参与性日益增强的时代,受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媒体。可以这样说,人们不再看报,不只是因为报纸信息少、新闻慢、阅读不方便,根本的原因是,报纸不能给读者提供公民社会所需要的公共功能。或者说,决定人们对媒体取舍的根本因素是功能,而不是阅读方式。 报纸网络化和移动化,实际上是报纸阅读方式的变化,只有重塑公共功能才是报纸的根本性转型 国内外报纸应对互联网的基本策略,从实质上看,都是适应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推进报纸电子化、网络化、移动化,以满足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这种转变,称之为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阅读方式转型。风靡全球的iPad全新阅读体验,让不少报纸把进入iPad作为自救之策,就很能说明问题。对于具备公共功能的报纸来说,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阅读方式转型,是对新传播技术的运用,能够通过扩大传播进而增强其固有的公共功能。而通过数字化实现的公共功能增强,又反过来促进传统媒体网络受众的增加。这是一个双向循环的增量过程。然而,对不具备公共功能的报纸来说,仅有阅读方式转型,并不能带来公共功能缺失的根本改变,因而并不能必然地夺回失去的受众。 在中国,党报作为权威媒体,在较长一个时期还有存在的理由。党报具有其特殊的政治功能。这种政治功能,使得党报即使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也不可能像新媒体那样自由无度地把表达功能发挥到极致。党报的政策约束,不会因为报纸数字化、网络化以后就能放开。报纸功能不变,通过网络化实现的阅读方式转型,就没有根本意义。报纸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但前提是:推动报纸功能转型,让报纸成为权威、专业的公共平台,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生活,引导公共事件理性发展,推动公共决策,解决公共事务。 党报在公共事务中并不是无能为力,也并非无所作为。人们把微博看做是新媒体。微博作为自媒体,对公共事件的介入是自发的、无序的,有时是非理性的。公共事件发生时,各种消息在微博上迅速传播,其中掺杂大量真假难辨的传言、情绪化的表达以及不负责任的挑动。单靠这种自发无序的传播,其结果往往不是公共事件的理性解决,而是相反的,比如网络暴力的产生。而这些缺陷,恰恰是传统媒体的强项。面对公共事件,传统媒体可以用自觉的议题设置、严谨的真相追问、正确的立场观点,克服自媒体的天然弱点,让公民在意见表达和公共事务参与中更加理性、更加有序、更加有效。 事实上,网络媒体在意见表达和公共事务中的功能强化,恰恰是传统媒体公共功能弱化的结果。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如果传统媒体迟迟或完全不介入,那么,它就不只是信息的缺失,而是功能的丧夫。当人们无法通过传统媒体来了解真相时,就会借助于网络。虽然网络具有种种缺陷,但它在公共事件中的强大功能,足以让人们忽略它的无序、非理性以至暴力,因为这是公民社会人们介入公共事务的唯一可选。因此,重塑传统媒体的公共功能,不仅是传统媒体的自救之策,同时也是重塑媒体公信力的根本之举。只有传统媒体的公共功能被塑造起来,推进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才有实质意义。前者是本,后者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