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专业还是远离专业? ——从认知维度解析网络新闻业的职业模式 李艳红(中山大学)/《新闻记者》,2012.12.42~48 在前互联网时代,新闻专业的核心能力往往被界定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通过访问消息来源,目击和记录事件,将所知转变为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互联网兴起后,技术专家和学者们热心于阐述互联网技术给新闻业带来的种种潜能,但现实却是,网络新闻业并没能充分体现和挖掘这些潜能。相反,网络新闻业的主流则是一种缺乏原创的“改编”、“复制”或“聚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网络新闻人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将其所附属的传统媒体或其他媒体的内容根据目的重新编辑和组合,他们倾向于忽视传统的报道技能,认为新闻判断和如何挖掘新闻等不重要,而更关心的是新闻如何呈现的问题,他们也不像传统新闻人那样认可新闻媒体的服务公众、分析复杂问题和监督调查政府的职能。 在采编技能被边缘化的同时,技术知识开始成为网络新闻人必备的工作技能。编程这一类与技术高度关联的工作占据了部分网络新闻人的重要工作内容。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潜能通常被界定为三个,分别是:超链接、互动性和多媒体。网络新闻的研究者们关心的是,从业者的日常工作究竟应该如何体现这些技术优势?以及他们是否充分挖掘了这些技术优势?不过,网络新闻业在过去二十年间也并未能充分实践这一核心专业能力。网络新闻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技术的承诺。例如,大部分网站仍然应用的是线性文本,而非非线性的超文本或多媒体形态。大部分网络媒体也未能充分使用互联网媒体的互动潜能,实现互动性能仅仅是一个神话而已。部分网站一开始曾承诺要探索新的讲故事的形式,使用多种媒体形态来生产多层级的特写报道,但实际上并未实践这一承诺。网络新闻在技术潜能的拓展上主要表现为对速度和“海量”的追求。 传统媒体转型中的路障 胡青(中国政法大学)/《文化产业导刊》,2012.11.5~8 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受到的体制束缚,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不明、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我国许多媒体都是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制度,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化运作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现在直接面对以互联网创业机制为基础的新媒体之争,自然会显得动力不足。虽然许多媒体集团纷纷成立了新媒体公司,但是新成立的新媒体公司依然是国有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来看,传统媒体的领导人多是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官员。在官本位盛行的企业中,最大的弊端是没人愿意承担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而新媒体无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要想实现新媒体的高收益必然要承担新媒体本身就有的高风险,这些风险既有政治风险又有市场风险。 从“媒介接触”到“受众参与” ——新媒体时代受众测量的新趋向 文卫华(北京交通大学)/《电视研究》2012.12.35~37 传统的受众测量主要关注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难以全面有效地评估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参与、互动状态。因此,目前除了收视率调查之外,一些新的测量维度,如“受众参与”开始得到重视与采纳。受众参与具体体现在受众的行为(包括媒介使用行为和购买行为)、态度(包括满意度、情感反应)等方面。在由广告所支持的媒体环境中,媒介接触对于实际购买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尤其受到关注,因此受众测量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将受众的整个消费过程全都包括进去,测量始于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终于受众实际的购买行为。满意度是测量观众对频道或节目质量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上,通过分析由用户生产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受众的满意度和情感反应。另外,受众的情感反应尽管是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可以通过生理测量来反映,如通过面部识别技术、心率检测、脑电波、眼球跟踪技术和皮肤电传导分析等技术就可以用来测量受众的注意、参与和记忆等,并进一步分析节目和广告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