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电视文化与电视生态恣想

作 者:
叶哲 

作者简介:
叶哲,广东电视台

原文出处:
南方电视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偕盛世而辉煌

      我们的电视,在与国力腾飞的伴随中,经历了一轮轮的改革和蜕变,从单调到丰富,从少量到海量,从平面到立体,从纯朴到炫目,从简陋到精良,从宣传灌输到资讯传播,从单一功能到功能多样……已经羽翼丰满,天空翱翔。

      或许可以借用狄更斯的说法,“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是的,美好/糟糕,智慧/愚昧,信仰/怀疑,在这个时代也一股脑地向我们涌来了……

      我们大可以从成长和成绩上,为自己自豪。在阵势、规模、数量、技术上,电视大国的名榜,已经耀眼共知。但是我们的电视文化生态,离良性循环还有不小的时差。我们电视的业态运转,还不能让经济与文化同步。我们的决策方略,还是偏爱了急功近利,淡漠了精神定力。直觉而感,是重荤轻素,重喧轻静,重俗轻雅,重量轻质,重表轻里,重近轻远,其结果,声势繁盛,却难免有误导之虞。偕盛世而辉煌,暴得大名不祥?

      我们是不是走得过于匆匆,过于要在短期竞争中取胜,过于看重统计上的收视率数字,以至于忘记或忽略更需要的:主流媒体的使命之一,是让文化的软实力在电视中浸润,让文化的生命力在荧屏中发扬?试作业态的审视,在电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一般性表述中,其实,步进市场轨道后的电视,多已入列到产业性质,已经以“硬通货”而成为硬实力了。电视荧屏一下子多彩起来,自制的各种剧集、栏目、节目,以最能讨好的思路和手法,五彩艳丽,纷至呈现。哪个节目最火,跟随的必是长串反复聒噪的广告。观众为了追剧情或追明星,不得不强忍烦扰。多赢局面出现,电视台、商家、演家、观众,硬通货进账,收视率高企,好评恶评无妨,人气随之急升。在收视率成为电视媒体当头要务的时候,扎堆也就随之而旺。大量掺水、抻长、同类型、同模式的剧集,以动辄就是三四十集的巨制和篇幅涌出。络绎不绝的秀场,惊艳火爆,你方唱罢我登场,或是共舞黄金此时空。以泛为外显的剧集布阵,以炫为标志的竞秀场景,把国人眼球撑得大而圆,让兴奋神经持续高峰,成就了一种蔚为大观的辉煌。

      业态的隐忧

      为了更大的轰动效应,在投入上加码,在声势上加码。审美疲劳已经出现。剧情的雷同,类型化的模式,节目形态的相似,如果是商业媒体,轰动效应当然重要,多少人靠着它维生。主流媒体也要不断有这种高峰性的轰动和效应吗?这种媒策,在赢得产出回报的同时,电视人的想象力、原创力进一步萎靡,媒体可发挥的空间也在萎缩,这个平台本该为社会贡献的高端作品、引领公众思想境界的精神制品、武装人们大脑的思维品质……被忽略了、淡漠了、不屑了?这或许是今天业态的一种现状。

      有人会反驳,不是有新闻节目吗?在宣传党、国方针政策的同时,弘扬正气,披露丑恶,也有社会焦点、法治启蒙、道德开示。甚至有的频道,一度以红为标志,驱走商业广告,让传统教育高张,让好人好事传扬,这些不都属于提升性质的节目?更何况,那些剧集、娱乐、资讯节目,都在极尽可能地传达着正能量,难道不足以让电视营养充分、让受众需求满足?诚然,电视媒体,除了提供真实的现场新闻、解闷的娱乐烹饪,热点话题以强化吸引,辅以各类资讯节目增广见闻,不可或缺的,还应有一些提升心灵、仰望星空的高端制品。有了荤,还需要有素。有了即时消费,还要有持久回味。

      在电视节目的分类学中,有许多种分法,或可以加一个仿“社会学”的类分法(尚不属科学界定,只算是感觉归总):宣传宣教类、市场营销类、文化津梁类。用虚比,第一类似门面,不可缺;第二类像框架,作实体;第三类如负离子,提供高质空气。现实里,三类虽也时而交叉,但各持矢的,发心不同,归宿有异。以现有节目总览,基本可以涵盖。只是,位列第三的文化津梁类,量少且薄,尤其在地方电视媒体,似已基本淡出。

      正能量之辨

      眼下有一个词在媒体很是流行:正能量。何解?简单直观的释义可以是,非负的、非零的,就是正的。也就是说,只要是里面有符合主流媒体的话语、有主旋律的词句,有一定正面激励、感动的内容,就是合格、就是所需、就可以获得肯定。这与前若干年对进口片以“健康、无害”作为审片标准有点接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挡箭牌,不管节目形态、表现形式、节目内容,只要有正能量,就万事大吉,绿灯通行。主旋律包装是正能量,真善美是正能量,于是,呼口号、示标语是正能量,宣道德、唱颂歌是正能量,同情泪、煽情水是正能量……有时真能蒙倒一片人。

      殊不知,正能量里也有含金量的轻重、大小、纯杂。一个社会的风气,固然需要正能量来支撑,作为主流媒体,固然要以正能量来立身。但只有“正能量”,够吗?或者说,只传播“真善美”,够吗?仅仅有了这些要素,还只是“通识”层面。由这里我们进入一个提升的探讨层:今天我们的电视,除了有新闻、社教、剧集、综艺、体育这些形式,除了有主旋律的宣传、党和政府的声传、中心工作的配合(其实是一个意涵的递减)之外,还有没有什么缺项?如今这些姹紫嫣红的节目大观,是不是已经满足了社会受众?在一个个紧张刺激的剧情追看中,收获了什么?越来越娱乐化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在博得感官满足即时享乐之际,有没有也让心灵得到滋润、大脑得到充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