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人们对周恩来有过许多评论:说他是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良师益友,引路人;说他是我党尊重知识分子、团结知识分子的典范,楷模;说他是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代表…… 周恩来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多的称颂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作为政府总理,在领导国家建设中,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认定“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他始终把人才看作是国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1 〕把知识分子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需的“国家的宝贝”,〔2 〕把培养人才的教师看作是辛勤的园丁、“灵魂工程师”。〔3〕这个信念, 即使在“左”倾的强大压力下,他也毫不动摇。 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周恩来有过三次重要的讲话。一次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他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的讲话《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一次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前夕,他在1956年1 月党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所做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一次是1962年3 月在广州对参加科技工作会议和戏剧创作会议代表的讲话《论知识分子问题》。 这三次讲话,是周恩来重视教育、重视科学、尊重知识分子的生动写照,也是体现建国后十七年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政策的三篇重要文献。这三篇历史文献,分别反映了在中国历史发生伟大转变的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前夕和“左”倾蔓延的年代里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对知识分子问题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所采取的政策。因此,这三篇文献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乃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就分别具有鲜明的里程碑意义。 一、《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在中国历史的伟大转变中 ——知识分子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自觉改造思想,逐步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对于中外文化,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来取舍,进一步创造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 ——中国是个大国,要在文化上对世界有所贡献,在经济上有较快的发展,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开始了。 建国初期,党的工作重心由战争向经济建设转移。恢复遭到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经迫切地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同人才的短缺和不适应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旧中国的文化科学十分落后,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只有200 多万人。这些人,绝大多数经受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都有不同程度的革命性。由于他们过去长期接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甚至是封建教育,为旧社会服务过,因而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都同新时代的需要很不适应。 如何尽快使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逐步转变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已成为建国初期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建国初期,党中央、周恩来领导的以高等学校教师为主,以改造思想、改革教育为目的的教师学习运动,便是一次帮助知识分子进行学习和自我改造,争取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运动。周恩来在这次学习的开始,首先做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是这次教师学习运动的灵魂,对教师的自我改造起到了动员和指导作用;对知识分子的成长和进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逐步成长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一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 要在知识界开展自我改造的教育运动。北京大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首先发起了这个学习运动。1951年6月1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为了把北大这样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旧大学改造成为新型的人民大学,利用暑期举办了全校职员参加的政治学习会,经过40天的学习和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随后,北大汤用彤、张景钺、杨晦、张龙翔等12位教授提议,把这种改造思想的学习扩大到全校的教师中去,发起组织教师学习会,并邀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为他们做报告。 9月3日,马寅初向周总理当面作了汇报。周恩来当即表示赞同,并给以鼓励。 党中央非常重视并支持北大的这一创举。毛泽东表示,“这种学习很好,可请几个同志去讲演”。中央认为这种学习对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师都是必要的,决定先由北京、天津地区高等学校开始,在取得经验后推广到全国。 9月24日,周恩来召集彭真、胡乔木、阳翰笙、 齐燕铭等有关负责人座谈,对这次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组织领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自告奋勇,表示要在教师学习会上以自己为例,首先讲一讲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根据周恩来的提议,在他报告之后,将陆续由彭真讲三大运动、胡乔木讲共产主义、陈伯达讲毛泽东思想、李富春讲经济建设与培养干部,最后由钱俊瑞做总结。除去报告之外,还由中宣部选定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刘少奇的十四篇著作作为学习文件。根据周恩来的提议,这次学习运动,中央由彭真、胡乔木领导,组成由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行政上在教育部成立京津地区高等学校教师学习委员会,各院校成立分会,具体领导教师的学习工作。总学委会还出版了《教师学习》小报,用以指导学习,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