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了解与掌握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究的状况,并为1998年召开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作准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和中共安徽省滁州市委于1996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滁州市联合召开了刘少奇研究述评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调查研究性质的学术工作会议。刘少奇夫人、全国政协常委王光美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作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在开幕式上作主题报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作《主心骨和义利观》专题报告。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全国总工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中央单位和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湖南、河南、贵州、甘肃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有30多篇。这些论文从总体上及工人运动、白区工作、统一战线、民主政治、党建、教育、哲学等方面,对刘少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比较全面而又简明的述评,基本涵盖了十几年来刘少奇研究的各个领域。正如金冲及在主题报告中指出的,这是一次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检阅队伍的会议。 一、对刘少奇研究现状的评估 与会者一致认为,1980年来,刘少奇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相当的进展,成绩应该充分肯定。 1.刘少奇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刘少奇选集》上、下卷和《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刘少奇论工人运动》、《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4本专题文集;报刊上发表研究和回忆文章共约2600篇;出版研究专著、论文集、回忆录等69本;1988年和1993年召开了两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一些地方和单位还组织了专题研讨会。 2.研究领域在逐步拓宽,涉及到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的各个方面。研究者对刘少奇的思想理论观点作了较系统的梳理和概括,提出了一些以往没有涉及或很少探讨的课题。初步开展了刘少奇与毛泽东的比较研究。 3.对刘少奇富有特色的思想理论进行了专题研究。在一些领域,如关于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党建思想、白区和工运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4.初步形成了一支有志于从事刘少奇研究的基本队伍。在这支研究队伍中,既有学术功底深厚的老专家学者,又有对刘少奇研究具有高度政治热情的中青年同志。 与会者认为,目前的刘少奇研究与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的研究相比较,同刘少奇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与精神遗产相比较,同人民群众要求更多了解刘少奇的需要相比较,同刘少奇在“文革”中的遭遇相比较,存在着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研究力度不够,存在不平衡现象。有些专题研究比较充分,有些则比较簿弱或尚不深入,有的还是空白,如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外关系等。 2.研究广度不够。比较研究开展不足,研究领域有待拓宽。 3.研究深度不够。有些专题的研究还局限在阐述刘少奇生平活动和思想内容,就事论事,对其思想观点的理论分析和对其思想体系的理论性概括明显不足。 与会者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刘少奇因“文革”冤案过早离开政治舞台,“文革”造成的恶劣影响还没有完全肃清,有关研究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重点课题和难点问题,如刘少奇与“文革”、刘少奇与毛泽东的分歧等问题,研究者感到不好把握,思想上有些疑虑。(3)文献档案材料公布的比较少,与刘少奇有关的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尚未弄清楚。 二、进一步加强刘少奇研究的建议 与会者就进一步加强刘少奇研究,组织好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学术活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1.拓宽研究领域,加强对薄弱课题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比如,加强对刘少奇与毛泽东及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其他成员的比较研究。又如,紧密联系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把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作为研究的重点,着重加强对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某些难点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作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 2.进一步整理和公布文献资料。1998年重新出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并把它作为全体党员的必读教材。编辑出版刘少奇文稿及有关专题文集。 3.及早筹备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可组织一些小型的专题学术讨论会,抓一批重点研究文章。 4.统筹规划,组织各方面力量,编辑出版高质量的研究丛书和普及作品,并利用电视、展览等广泛宣传刘少奇的丰功伟绩。 5.改进研究方法。应引入比较方法,借鉴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