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周恩来早期研究述评

作 者:
刘焱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20年来,周恩来早期研究(1924年旅欧归国以前)取得不少成果:编纂和出版了一批文献史料;陆续出版了多种专著;全国各报刊发表了大量早期研究和回忆文章。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由于早期文献史料最早问世,早期研究也最早开展起来,成果不断涌现,逐渐形成高潮。以后,周恩来研究全面开展,早期成果相对减少,但仍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现就周恩来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的十二个方面,作简要述评。

      一、早期文献史料的出版和多种专著问世

      历史文献资料,特别是第一手原始档案史料,是开展历史研究的基本条件。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必须根据翔实的史料,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几十年来,尤其是1976年以后,天津等地学者先后发掘出周恩来青年时代主编或参编的一些报刊,如南开《敬业》、《校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少年》、《赤光》等等,搜集到周恩来早期的诗文、书信、作文、日记等大量文稿。经过整理、考订和编纂,70年代末期,《南开敬业周恩来文选》、《南开校风周恩来文选》、《五四前后周恩来诗文集》、《周恩来同志旅欧文集》及《续编》、《周恩来旅欧通信》、《周总理青少年时代诗文书信集》等先后出版,给早期研究提供了条件,大大推动了研究的开展。90年代初期,一部包括更多著作的《周恩来早期文集》又编纂问世。一些学者使用了周恩来“南开校中作文”和“旅日日记”,周恩来早期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

      在早期文献出版前后的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反映周恩来早期经历和思想的多种专著也先后问世。如:胡华的《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同志》(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怀恩的《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王永祥、刘品青的《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恩来青年时期的生活和斗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王镜如的《周恩来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室的《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纪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稍后,还有王建初的《青年周恩来的思想发展》(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宋一秀的《周恩来早期哲学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以上七种著作,前四种主要是综合反映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成长历程的史学传记性著作,有的作了一些文学加工。后三种则从不同角度,着重介绍和论述周恩来早期的思想。其中,《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纪事》还介绍了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50多篇作文和旅日日记中反映出来的主要思想发展变化情况。1995年12月,庞瑞垠的一部可读性较强的文学性传记《早年周恩来》,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此期间,报刊上还发表了介绍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经历的“年表”多种,出版了《五四运动在天津》、《南开话剧运动史料》、《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等。所有这些著作,对帮助人们全面了解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推动早期研究的深入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1989年,中央文献室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1898—1949)和力平、方铭主编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先后出版。这两部广泛大量采用第一手原始档案史料、严谨求实的著作,堪称信史,标志着当前周恩来研究的里程碑。两书都采用了周恩来的南开作文和旅日日记,对青少年时代的论述,较此前中外出版的所有传记类著作更为翔实。

      二、周恩来的家世和童年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周恩来,必须弄清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迄今为止国内外出版的许多有关周恩来的传记性著作,大都对他的家世和童年有所论述,但80年代以前出版的这类著作,有的史实不完全准确,尤其是海外出版的很不准确。70年代末,周恩来的故乡淮安县委组织编写的《周总理与故乡》〔1〕, 比较翔实地介绍了周恩来出身的家庭、社会环境和凄凉不幸的童年,为研究者提供珍贵素材,引起许多中外学者的关注和广泛采用。

      过去有的海外著作说,周家在淮安“购置广大田产”,国内一些人中也流传周出身大地主家庭。《周总理与故乡》以具体事实纠正了这些错误说法,指出:周恩来祖父周攀龙由原籍绍兴到江苏淮安给县官当了多年师爷,遂迁居淮安,死后遗产仅有一处住宅,没有田产。其后家境衰落,周恩来父亲周贻能为了谋生,长期在外地任小职员,工资难于养家,靠典当借债度日。但8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的学者在查阅了有关地方志和周氏族谱等多种档案史料,细心考证后,对已被中外学者尤其是传记性著作广泛采用的《周总理与故乡》的个别说法,又提出不同的意见。有的指出: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没有出任过山阳知县”,仅只“当了多年连县志都上不了的师爷”〔2〕。 有的指出: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也没有“做了三十年县知事”,仅在清河县做了九年知事。〔3〕

      周恩来与中国当代文豪鲁迅(周树人)是否本家?这是一些中外人士和周本人都关心的问题。1938年10月19日在武汉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的会上,周恩来在讲话中曾说:“在血统上,我也或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出身浙江绍兴城的周家。”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此发生兴趣,他们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有的核查了数十种浙江周姓世表,长期考证分析,结论一致认为:周恩来和鲁迅应是本家, 他们都是约900年前的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的后代。〔4〕

      三、青年周恩来的思想发展

      1.思想发展的历程

      这是研究的热点。学术界分析了周恩来的家庭出身、学校教育、留学生活和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根据他青少年时代著作和实践活动,对其思想发展变化的历程进行了剖析,认识基本趋于一致。绝大多数认为,青年周恩来的思想发展,经过了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历程。许多学者还分别专门对周恩来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特点和形成发展的具体情况,作了更为具体的专题论述。不过,个别人的看法还不尽相同,80年代后期,有的学者对青年周恩来思想发展的历程提出异议,认为周恩来并非由革命民主主义者直接发展成马克思主义者,其间经历了五四觉悟社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倾向阶段,那时他的基本思想还是进化论的历史观,显然还不懂得阶级社会的发展规律,周恩来是后来旅欧时经过对各种社会思潮反复推求比较,才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