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识”作为60多年来海峡两岸形成的唯一的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共识,在两岸交往与交流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政治保障作用。在纪念“九二共识”20周年时,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把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和“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列入,表明“九二共识”在未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功能。 一、“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两岸能够达成“九二共识”,并非偶然,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自《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大陆的积极推动下,在台湾当局的呼应下,两岸开始打破坚冰、交流交往,经贸、文化、教育、艺术、新闻、宗教和人员交流等全面展开。以经贸和人员交流为例,台商投资大陆情况:投资项目由1987年前的437个增加6430个;合同资金从6亿增加到55.43亿美元;到位资金从0.2亿增加到10.52亿美元。两岸经贸情况:从1979年的7000万增加到74亿美元。人员交流情况:从1987年的3万增加到每年超过100万人次。尤其是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交流,大部分已从单向交流开始转入双向阶段。发展如此快的两岸交流,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要确定两岸矛盾的性质和两岸关系的现状论述。30多年来是两岸军事对峙、互不往来,政治上争“法统”、对外争代表权,这一矛盾性质和特点非常明确。现在交流交往开始,两岸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解决,必须完成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的政治定位,有必要把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定位于两岸特殊事务。在考虑这一政治定位时,必须考虑到两点,因为是政治对立,不是领土的再造和主权的重建,因此必须定位于一个国家的特殊事务;因为是暂时分离,政治矛盾没有解决,政治对立没有结束,所以存在两种政治体制、法律体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存在很多政治、文化、经济、观念“差异”,因此必须要为各自的政治定位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 二是解决两岸交流中问题按照什么原则来处理。因为,交流越来越多,当然矛盾和问题、甚至违法的事情也在增加。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由谁来解决、解决的渠道是什么,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两岸交流交往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本质上是公权力的行使问题。解决两岸交流交往中出现的关于程序、利益、权益保障、违法查处等问题,并非难事。只要有利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大局,在处理过程和结果上,大陆可以满足台湾同胞和台湾方面的要求。难的是在“主权互不承认”的情况下,“治权互不否认”受到“法统”和“正统”的限制,所以按照什么样的政治原则来进行很重要。有必要在交流交往开始后,两岸能够达成政治共识。 三是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历经近40年隔绝的两岸关系,发展如此快,发展是为了按照“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完成和平统一,也就是说在确保这一正确的方向,而且通过政治共识的方式确立下来。对此,就要反对“台独”。两岸交流开始后,“台独”已经在岛内外合流,开始合法地在台湾政治舞台上活动。包括李登辉本人,也是从蒋经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上不断倒退,到1992年间,已经提出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主权在民”论、阶段性的“两个中国”等分裂概念。在两岸交流大势下,需要两岸在交流发展之初,达成必要的政治原则,形成遏制“台独”的政治、理论和政策基础。也就是用什么原则来反对“台独”。 四是大陆的对台政策、政治原则需要完成与台湾方面的连结。到上世纪90年代初,大陆已经制订了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对台方针政策。尽管两岸完成和平统一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但是在一个中国、交流交往、实现“三通”等方面两岸有着共同点。最为关键的一个中国原则,台湾社会和同胞40年来坚持的“一个中国认同”,当时的执政集团也通过“国统会”、“国统纲领”和1992年8月1日通过的关于一个中国定义的表述,体现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样,两岸的一个中国立场需要通过两岸形成的政治共识,完成必要的连结,成为两岸交流和政治互信的基础。 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共识,必须具备几个要点。 一是必须强调一个中国,这是关键,也有可行性。因为大陆一直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方面基本坚持“宪法一中”,实质和形式都有一个中国的内涵。只是各自强调“法统立场”,对于一个中国原则,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争议。 二是如何面对争议。在政治对立下,因为“法统之争”,大陆不赞成台湾的“中华民国国号”,台湾方面也不愿意接受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条件和形势还不成熟。最好的办法是,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不进行讨论,也就是可以搁置争议。 三是如何表述。在存在争议和搁置争议情况下,如何表述非常关键。在两岸两种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中,两岸共同或一致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在政治对立没有解决、两岸政治关系没有作出安排前无法做到。因此,在13种方案的基础上,两岸两会同意用口头方式,各自表述一个中国。 四是需要两岸接受。作为政治共识,必须有双方同意和接受,否则无法成为两岸共识,更无法成为两岸交流、协商和推进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正是在上述背景和需要下完成的,把两岸各自的政治底线巧妙地进行连结,完成了两岸关系矛盾性质的定性,为两岸关系的发展确立了必不可少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