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13)01-0069-06 如画是一个在18世纪英国流行的美学范畴,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风景绘画比较发达的地方。但是,在随后的美学发展进程中,如画这个范畴几乎销声匿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如画范畴才再一次回到美学话语之中。但是,这次回归并不比被遗忘更好,因为它多半是作为美学家们的批判对象被提起。不过,如果我们回到历史,就会发现如画范畴中包涵的内容十分复杂,其中部分内容对于我们理解今天的审美现象也许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对如画的批判主要来自两个领域:环境美学和政治美学。对于环境美学家来说,如画这个范畴,无异于“给自然穿上了一件主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外衣”[1],因而完全遮蔽了自然。卡利科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我们还用18世纪英国美学家们采用的景观、风景、如画等概念来欣赏自然,那么我们的看法就“不是自然地出自自然自身,不是就自然自身而直接针对自然,也不能体现来自生态学和进化动力学方面的知识,这种看法是肤浅的、自恋的,总之是微不足道的。”[2]更多的环境美学家强调,为了将自然作为自然本身来欣赏,我们不仅需要关于自然的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知识,而且需要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自然之中,而不是将自然当做一幅图画来旁观。比如,罗尔斯通就指出: 在森林之中,没有风景。……对自然的审美欣赏,就森林和景观来说,要求具体的参与,沉浸和搏斗。我们最初都容易将森林当作风景来观看。这是一个错误。森林是让我们进入的,而不是让我们旁观的。把车停在路边来体验森林,这是十分可疑的,它无异于从电视中去体验森林一样。在动物园里的鹿没有野生鹿的经验。笼子阻挡了真实。从车窗里体验森林与在森林中体验森林完全不同,车窗无异于动物园的笼子,它将真实挡在外面。除非你完全走进森林,否则你就没有真正介入其中。[3] 从习惯于社会学和文化批判理论角度来看审美现象的美学家,则在如画范畴中看到了各种政治因素。比如,鲁宾逊在如画范畴中看到了辉格党政治主张在美学上的体现[4]49。安德鲁认为,如画范畴对视觉因素的强调,“不可避免地导致抑制观察者对那些欣赏对象的道德反应,我们的道德反应不会完全无视诸如废墟、茅屋和乡村贫穷现象所蕴含的道德意义”[5]59。伯明翰则发现,那些被认为风景如画的地方,都不是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十分贫穷的乡村,她因此得出结论说,“如画的审美效果似乎刚好建立在贫穷和悲惨之上”,“在如画理论背后隐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悲观主义”6]69-70。还有一些美学家突出如画范畴中所包含的文化帝国主义或者文化殖民思想,他们认为,如画范畴本来只是英国人在特定历史阶段对自然景观的一种审美观念,随后被输出到世界各地,对那些与之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景观观念产生了很不适当的影响[7]。 当代美学家对如画范畴的批判,从总体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一些美学家为了达到批判的目的,只看到的如画范畴某些方面的含义,而忽视了它的复杂性。其实,作为美学范畴的如画是如此充满歧义,以至于它从来就没有获得公认的界定。比如,科普利和加塞德指出:“如画这个术语在18世纪后期的日常用语中得到普遍采用,并且与更广泛的文化实践发生关系,这就更加确定了这种审美的可疑性:即使在那个时期,如画似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以至于它在事实上是没什么意义的。”[8]说如画范畴实际上没有意义,这似乎有点过头了。不过,如画这个术语的含义的确既多样又模糊,如狄克逊和威利斯指出:“1801年在约翰逊的《词典》的补充部分中,如画这个术语具有众多含义,包括愉悦眼睛的东西,因为独特而打动观众的东西,凭绘画的力量吸引观众,为风景绘画提供好题材,或者有助于风景画的构思。”[9] 回顾历史,在如画变成美学范畴的过程中,有许多美学家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吉尔平、普利斯和奈特的贡献最大,他们关于如画的界定,刚好涉及发现、建造和想象三个不同的方面。通过对他们三人有关如画的论述的梳理,我们可以获得对如画范畴更加全面的把握。 根据罗斯的考证[10]511-515,作为美学范畴的如画,是18世纪后30年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在18世纪早期英语中已有如画(picturesque)这个词汇,它是从法语pittoresque和意大利语pittorésco演变而来。比如,批评家爱迪生就用到这个词语,指风景中某种适合绘画描绘的特性。诗人蒲柏在他的《伊利亚特》英译本注释中,也用到如画这个词语,指荷马的描述能够在读者心目中引起栩栩如生的画面感觉。 在将如画由日常语汇转变为美学范畴的过程中,吉尔平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在1768年出版的《论版画》一书中,吉尔平将如画界定为“一个表达图像中令人愉快的特定之美的术语”[11]。这个界定显得过于宽泛,因为令人愉快的图像之美可以是各种各样,不同时期和不同传统中的图像之美也相当不同。其实,吉尔平这里所说的图像,并不是指一切图像,而是特指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观众钟爱的那种风景画。 在随后出版的一系列有关旅游导览的著作中,吉尔平都将如画用到书名之中。在这个系列的著作中,吉尔平不仅记述了令人愉快的风景,而且对他推荐的风景还附有铜版画插图进行图解。由于吉尔平的系列著作的影响,探寻典型的如画风景成为18世纪中期英国旅游者的主要目标。所谓如画风景,就是类似于他们所熟悉的绘画和诗歌中有关描述的风景。当时的旅游者不仅涌入乡村寻找吉尔平推荐的如画风景,而且试图将眼见的风景用绘画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