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五代吴越国造福一方,至北宋已是天堂之城,成为东南第一州。宋室南渡之后,杭州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马可波罗口中享誉世界的华贵天城①。在极度丰富的物质基础以及南宋皇室极高艺术修养的影响下,南宋杭州的园林文化也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并为日后江南园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古代有着仿灵隐飞来峰造园的文化现象,这种造园文化也被定都杭州的南宋皇家所偏爱,成为南宋时代最高的造园审美标准。笔者希望深入挖掘和研究仿灵隐飞来峰进行园林叠山的现象,探讨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什么在世界各国园林中只有中国园林出现了叠石为山这种造园手法? 一、关于园林叠山起源的研究 (一)园林中叠石为山是中国园林所特有 叠石为山是中国园林的最重要造景艺术之一。在世界园林的发展史中,以自然形态的石料堆筑而成的景观,仅存在于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地区,因而具有较为特殊的文化意义,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的园林文化中叠石为山之艺为中国所独有②。日本的古典造园之术也源自中国,其中主要受到中国隋唐时期古典园林置石流行的影响,而当时中国尚未出现叠石假山这种现象。在隋唐时代之后的发展和演变中,日本园林始终保留早期的积土为山、置石为峰的传统,石组为景并未发展到掇石为山的阶段③。 (二)唐代园林尚没有叠石为山 考察中国园林叠山风格之转变,在唐代之前园林中基本以土山或石组为景,和今日日本古典园林较为接近。早期的园林叠山自秦汉以来叠土为山追求大而真④,魏晋以前的叠山记载,多称为“积土”“聚土”“覆土”“采土”为山⑤。从意象看,这些假山都是以土山为主,纯石叠山和人工山洞都只是局部。到了唐代流行的山池院追求小巧,则成了“聚拳石,环斗水”等。清华大学周维权先生指出:“唐代文人园林假山,以土山居多,单块石料或者若干块石料组合成景的‘置石’则比较普遍。” (三)北宋园林叠石为山尚未流行 而考察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中对北宋洛阳园林的记载,所记诸园都没有谈到用石堆叠假山的情况而多以土山。在北宋艮岳的记载中,仍是“积土”、“叠石”而无叠石为山。根据宋人张溟、祖秀等人的记载,艮岳叠山之法是在土山上架设石峰,并设立专区布列奇石,谓之“石林”⑥。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园林叠石为山的年代进行了研究,基本确定了中国园林中叠石为山的年代约为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到了南宋中后期则已经是园林中的常见的景致。端木山指出“叠石和太湖石鉴赏的融合导致了代表中国园林特色的石假山的真正出现,其时间约在北宋末年”⑦;而王劲韬指出“尤其是北宋之后,叠山风格经历了从土到石、从置到叠的巨大变革,但其原因尚有待深入研究”⑧,因此在叠石为山风格的流行,北宋之后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四)南宋园林叠石为山的流行 从文献中得知,南宋时期已出现了在庭院平地上叠纯石山的记载并逐渐增多,叠石之风很盛。到南宋后期几乎到了“无园不石”的地步⑨。而宋室南渡之后,叠石山如雨后春笋般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大量出现⑩。从北宋园林叠山记载中的以土为主到南宋的以石为主,南宋皇家园林仿灵隐飞来峰叠山的现象最为值得重视和研究。这种欣赏文化出现在园林叠山发生从置到叠巨变的两宋之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南宋以来杭州仿灵隐飞来峰造园传统 (一)南宋皇家贵族造园仿灵隐飞来峰叠山 南宋皇城大内后苑皇家园林中的叠山与灵隐飞来峰有渊源。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皇宫后苑的万岁山是仿飞来峰而建,“禁中及德寿宫皆有大龙池、万岁山,拟西湖冷泉、飞来峰。若亭榭之盛,御舟之华,则非外间可拟”。其中德寿宫的飞来峰营造记载更为详细,成就了宋孝宗致孝宋高宗的一段故事。高宗爱去飞来峰纳凉,但“频频出去,不惟费用,又且劳动多少人”,孝宗由此悟出高宗之意,“命修内司日下于北内后苑建造冷泉堂。叠巧石为飞来峰,开展大池,引注湖水,景物如同西湖(灵隐)”(11)。宋室皇族对于所仿建飞来峰风景非常欣赏,以致宋孝宗曾赋诗咏:“山中秀色何佳哉,一峰独立名飞来,参差翠麓俨如画,石骨沧润神所开……?孰云人力非自然?千岩万壑藏云烟……壶中天地非人间……”(12) 灵隐飞来峰不仅为皇家园林所模仿,南宋权臣韩侂胄南园中的景色也与之相似。周密曾游宝莲山韩侂胄故园,只见“山四环皆秀石,绝类香林、冷泉等处,石多穿透崭绝,互相附丽……”南宋陆游在《南园记》中指出:“自绍兴以来,王公将相之园林相望,莫能及南园之仿佛者。”这种对灵隐飞来峰的模仿和对皇家园林超越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南宋有官居员弹劾韩侂胄就以此为理由,言其“创造亭馆,震惊太庙之山;燕乐语笑,彻闻神御之所。忽慢宗庙,罪宜万死”(13)。韩氏死后,此园收归皇家所有,改名为庆乐园,后又改为胜景园。 (二)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与灵隐飞来峰叠山渊源 再如在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所遗址考古发现的假山遗址,不仅有蹬道和山洞遗迹可游可登,而且各个方向皆有山脚,造园叠山理水手法上类似南宋皇室所欣赏的飞来之峰(14)。考古报告所指出的“排水暗沟的口部竖置一透雕方砖,砖面透雕一座假山上雕有松枝和两只猴子”(15),似乎也暗示了南宋皇室对飞来峰欣赏,因为一般这种雕刻或是反映了著名的景色,或是反映了某个传说故事,而在杭州本地从这两方面来看都与灵隐飞来峰有联系。其一,杭州地区的著名景色中与猴子相关的,就属钱塘八景之一的灵隐飞来峰下的“冷泉猿啸”了,自宋代以来,杭州地区常把到冷泉边听猿啸当做重要的游览内容。其二,关于两只猴子的传说,让人联想到灵隐及飞来峰之名由来的典故:据说慧理法师宣称这座山是天竺国飞来的灵鹫山岭时,很多人对此将信将疑。慧理法师却很有把握地说:“印度这山岭住有两只猿猴,一黑一白。如果这山确系飞来,那么黑、白二猿也一定会相随而来。”(16)说完,黑猿和白猿从洞中奔跃而出。所以从这块出土的方砖推测,遗址中的假山风格很可能与南宋皇室对灵隐飞来峰欣赏文化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