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3.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3)01-0044-05 一 中世纪末叶德国神学家和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Nicolaus Cusanus,1401-1464),对于中国哲学界而言并不是陌生的名字。他的堪称开辟一个时代、一种传统的代表作《论有学识的无知》,1988年由尹大贻和朱新民译出,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另一本著作《论隐秘的上帝三章:论寻览上帝、论与上帝的父子关系、论上帝的观看》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译者是李秋零。李秋零本人当年的博士论文《上帝·宇宙·人》,写的就是库萨的尼古拉,论文1992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收入博士文库出版。在欧洲15世纪,这个哲学凋敝、艺术开始勃兴的时代,库萨的尼古拉当仁不让是舍我其谁的第一哲学家。假如我们记得库萨的时代比但丁整整晚了将近半个世纪,即便德国的文艺复兴姗姗来迟,我们也满可以将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意大利版序言中给予但丁的著名评语“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移植到库萨的尼古拉的身上:中世纪的最后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哲学家。 近年来,后现代思想纷纷从库萨的尼古拉身上汲取灵感,亦颇为引人注目。典型的例子如德里达阐释他的“否定神学”理论,就以库萨的尼古拉作为从柏拉图、伪狄奥尼修、艾克哈特、库萨到海德格尔这条“言所不能言”传统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此外,库萨的神秘主义同东方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的关系,近年来也成为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中世纪哲学中美的地位不低,因为它是上帝的属性。中世纪的美论相对来说少为人关注,应当是一个遗憾。就库萨的尼古拉在中国的接受来看,他的美学思想主要尚局限在波兰美学家塔塔凯维支《美学史》第二卷《中世纪美学》的间接介绍,这同样是一个遗憾。本文拟就库萨的尼古拉有关美的论述作一考察,期望或能查遗补缺,可以见出那个特定时代的思想特征。 库萨的尼古拉在家里四个孩子中排行第二,父亲是船业主。据说由于父亲过于严厉,他从小离开家庭,是被一个伯爵教养长大的。1416年尼古拉求学海德堡大学,攻读人文学科。1417年转入帕多瓦大学,1423年获教会法博士学位。1425年他作为教会法博士曾赴科隆大学短期深造神学,据信教学与实践兼而有之。1427年,尼古拉成为特里尔大主教奥托(Otto von Ziegenhain)的书记,出任后者在罗马教廷的私人代表。1430年奥托去世后,他作为红衣主教朱利安(Giuliano Cesarini)的书记,参加了1431年的巴塞尔宗教会议,以后供职罗马教廷,频频出使各国,并在1437年奉教皇尤金四世之命,出使君士坦丁堡,商谈东西方教会联合问题。1450年他被教皇尼古拉五世命名为布里克森主教。但是他有意推行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并非一概顺利,1460年,他还曾当过奥地利斯基斯蒙德大公爵(Archduke Sigismund)的阶下囚,唯靠了教皇皮乌斯二世干涉此案,始获自由。之后库萨一直没有回到他的辖区。1464年他在意大利的翁布里亚与世长辞,时年63岁。身后库萨的遗体葬在建于公元5世纪,后来供奉米开朗基罗著名摩西雕像的罗马圣彼得镣铐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可惜后来遗体失落不见。但是雕有他主教形象的纪念碑被保存了下来。 15世纪的德国已经能够感受到南边意大利吹来的文艺复兴暖风。但是总观库萨的尼古拉,其思想更多体现出一个过渡时代的特征,诚如有人称他为最后一名经院哲学家,实际上毋宁说我们该庆幸他能从此时已成强弩之末的经学哲学中脱颖而出,而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库萨的著述中有大量谈美的文字。美与善作为上帝的本真属性,长久是中世纪哲学为之着迷的形而上命题。这里面不仅是经过普罗提诺改造,又经过圣奥古斯丁一力推崇的新柏拉图主义使然,后来亚里士多德用完整、比例、光彩来诠释美的传统,同样融入了后期中世纪的基督教美学。比较来看,库萨更多受新柏拉图主义色彩明显的圣奥古斯丁的影响。比如他这样描述从世俗美到上帝的绝对美的过渡方式: 我们的世俗欲望应当从对可感知的美向我们精神的美升华——精神的美包含了一切可感知的美。让我们抱着敬畏之心,从世间的美上升到美的源泉,它是世间所有美的原型。让我们将所有丑的东西,换言之,所有的罪恶抛诸身后……因为我们活着的理智的存在,因体悟了绝对的美,即通过无以言喻的欲望,与它同在。① 这是典型的通过内省,与上帝直接交流的奥古斯丁一脉思想。这里交通的途径,明确定位在从世俗美到神圣美、绝对美的途径。 二 库萨的尼古拉在其一系列著述中论述过美的问题。在为《狄奥尼修书》作注时,他还专门著就《论美》一文,对伪狄奥尼修的美系上帝大智慧的流出,乃借光流溢而下等观点,结合大阿尔伯特的注释,进一步作了阐发。他给美下定义说,美在它的逻各斯中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物质的比例适度的各部分中间,存在着形式的光辉,故比例和谐且有鲜明的光泽的物体是美。其二,美激发欲望并使这一欲望得以实现,因为美也就是善。其三,美统万物于一端,这就是形式。这三个方面看似与阿奎那的美在三要素说相仿,其实意趣有所不同。这里库萨最为看重的是形式,而他对形式的理解,更接近于柏拉图的理念。 库萨的尼古拉对美的进一步解释,也可以看到柏拉图的影子。他认为美的发展呈现出从感性事物的美向更高层次的精神之美升华的趋向,而爱是美的最终目的。因此美的三个方面相继存在三个发展阶段:统一、差异、联系。统一见于比例,差异见于美向差别的升华,联系则为爱所实现。这也决定了美的特征,它一方面是绝对的、单纯的,一方面又是多样的、变化的。美并不是上帝原型的一个苍白的影子,它就以统一的形式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在此前提下,库萨指出美分不同等级,现存一切事物的美都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些看法,与他的泛神论和对立统一思想,很显然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