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10-0024-05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创立,要从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在1750年发表《美学》(Aesthetic)算起。美学学科与现代世界的形成相伴而生,“现代”一词,“首先是在审美批判领域力求明确自己的”①[1](P9)。可以说,美学自产生之初就具备了现代基质,并最终成为西方现代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西方现代学术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学科化和专业化,并形成了制度性的基础。[2](P6-8,P31-P32) 尽管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乃是“援西入中”的产物。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创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最终得以确立,无疑是以晚清民初学制为标志。晚清民初学制改革,借鉴了日本及欧美的学术体制,建立了中国现代学术分科体系,并通过在大学中设立专业、开设课程,为中国现代学术确立了制度性的基础。本文即是希望通过对晚清民初学术体制中美学学科的出现、变更和确立等情况的考察,揭示中国现代美学的制度化进程。 一、壬寅-癸卯学制中的“美学” 清之季世,中国多受外侮,时人遂自觉查找落后之原因,寻求自强途径。在与外国诸强接触中,知识分子产生一种共识,即落后是因为人才不足,人才不足源于教育制度的落后。甲午海战,以日本蕞尔小国,打败依旧沉浸在大国美梦中的中国,对中国政界及知识界影响甚大,中国上下变法之声愈强。严复在甲午后曾说,当时“言时务者,人人皆言变通学校,设学堂,讲西学。”(《原强修订稿》1896年)[3](第一册P30)张之洞在《劝学篇·序》里也说:“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4](第十二册P157)对于教育制度的反思,落脚于对相沿两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的批判上。蔡元培曾经总结出科举制度的“六宗罪”:曰鄙,曰乱,曰浮,曰葸,曰忮,曰欺。(《学堂教科论》1901年10月)[5](第一卷P330)包括袁世凯、张之洞在内的六疆臣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摺中,在比较诸国强盛原因的同时指出了停科举,推广新式学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普之胜法,日之胜俄,识者皆归其功于小学校教师;即其他文明之邦,强盛之源,亦孰不基于学校。”(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9月2日)[6](P537)终于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寿终正寝。严复在此一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即说废科举之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3](第一册P166)确实目光如炬。在此背景下,社会上谈教育成为一种风气。如梁启超所说:“无论新旧中人,莫不以教育为救国之要图。”(《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7](下册P945) 与废除科举相对的是建立新学制的努力。最初的标志无疑是京师大学堂的筹议。自1898年6月李端棻奏请推广学校,康有为、孙家鼐、王鹏运等人积极倡议。光绪帝终于批准,将此事作为维新之重要举措。总理衙门在光绪的督促下,委托梁启超草拟章程,“启超略取日本学规,参以本国情形,为草章程八十余事,乃据上之。”(《戊戌政变记》)[8](专集之一P27)接下来虽遭遇“戊戌政变”,但京师大学堂“以萌芽早得不废”[9](列传二百三十P12441),然办学宗旨复归于科举一途。尽管这是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但举国上下寻求现代教育道路的努力就此发端。1901年清廷宣布“新政”,学制改革再次被提上议程,其内容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涵盖了自蒙学到大学的各级学堂,共六份文件。此章程虽称“略仿日本例”(《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1902年8月15日))[6](P245),但因为赴日考察者的信息尚未及时反馈回来,章程所依据的国外学制资料并不充分,[10](P92)也就造成了其未被实行的命运。此后修订的主持者变成了张之洞,之所以选择他,部分是由于张百熙“不能行其志,容庆既不满于张百熙,适张之洞时在北京,乃要求合奏,请张之洞商订学堂章程。”(《光绪朝东华录》)[10](P93)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张之洞自洋务运动起就开始关注教育,创办多所新式学堂,在湖南的教育改革也备受世人瞩目。而且,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思想核心的《劝学篇》颇得朝野欣赏,更是“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自由书》)[8](专集之二P7)这些成绩给张之洞带来了“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张百熙等:《奏请添派重臣会商学务折》1903年6月27日)[6](P296)的名号,由他主持新学制的修订似也在情理之中。1904年1月13日,学堂章程全部完成,是为《奏定学堂章程》。 正是通过《奏定学堂章程》,“美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才进入了中国现代学科建制。在《奏定学堂章程》中,“美学”学科凡两见,其一,章程分大学堂为八科(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医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其中工科大学中之“建筑学门”列“美学”为主课之一。(《奏定大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6](P383)其二,在《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中,优级师范学堂之学科分为三:公共科、分类科和加习科。加习科的学科共有十科,其中之一便是“美学”。(《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6](P428)章程中称设置加习科的目的是“因分类科毕业后,自觉于管理法、教授法其学力尚不足用,故自愿留学一年,择其有关教育之要端加习数门,更考求其精深之理法。”(《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6](P419)“美学”被列为“有关教育之要端”,足见对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