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毛泽东三线建设决策的三个新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东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三线建设,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叶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距离现在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对三线建设的评价,在政治上基本形成了结论。但是,学术上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全面的定论。特别是21世纪以来,评价三线建设的客观环境在国家安全、经济效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因此,重新评价三线建设,不仅是时隔近半个世纪的反思,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我们的评价更加科学、全面的需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2)08-0080-07

      三线建设,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叶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历时15年左右,国家共投入2052亿资金和近千万人力,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各省腹地,建设起了近2000多家大中型企业,以及科研和基础设施,其规模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空前的壮举。

      从1964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三线建设要求,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关于三线建设的评价,一直有较大分歧。“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20世纪80年代前期,社会舆论多倾向于否定,认为过于严重地估计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甚至将其与“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等同起来。90年代初期,特别是海湾战争爆发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高科技优势对伊拉克、南联盟等国家进行空中精确打击取得的入侵战争胜利,使中国领导人重新关注战备后方的建设。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视察四川等三线建设企业时指出: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特别是海湾战争之后,我们对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应当有进一步的认识。总的讲,毛主席作出这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很有战略眼光的。1993年,他又题词:“让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这不仅从历史上肯定了三线建设,而且强调了新时期发扬三线精神的重要性。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小组会上的讲话,也充分肯定了三线建设。

      对三线建设的评价,在政治上基本形成了结论。但是,学术上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全面的定论。特别是21世纪以来,评价三线建设的客观环境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从国家安全看,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一批档案期满30年的销密、苏联解体后机密档案的外传,以及中国方面档案的逐步披露,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当时对战争威胁是否过于严重的新依据。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1983年起,国家对三线企业进行了历时20多年的调整改造战略,为我们提供了综合评价各种三线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数据平台。

      三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看,1999年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已经13年,为我们分析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关系,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视角。

      因此,从新的视角重新评价三线建设,不仅是时隔近半个世纪的反思,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我们的评价更加科学、全面的需要。

      一、从国家安全角度重新审视,三线建设决策是否对战争威胁估计过于严重

      长期以来,否定或肯定三线建设争论的一个焦点就是,当时是否有战争爆发的较大威胁。否定者从事后战争并未爆发的事实认为,当时估计过于严重了;肯定者则从正是因为作了战备准备,使敌人不敢贸然入侵来进行解释。然而,否定者和肯定者都拿不出事实证据来说明当时战争爆发威胁是有还是没有,以及到什么程度。

      1994年,尘封在美国档案馆中的一批机密档案满30年,由于美国历史学家的不懈努力,一部分被曝光解密,解密档案证实1964年美国确实制定了对中国进行突然袭击的计划,而且不仅仅是设想,已经形成了具体实施方案。[1]这在美国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美国间谍卫星和U-2高空侦察机辨认出罗布泊基地和包头核工厂,确认中国将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感到十分惊恐。1963年4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防部长提出一份长篇报告,拟定了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包括:A.由国民党军队实行渗透、破坏和发动对大陆的进攻。B.实施海上封锁。C."南朝鲜"进攻北朝鲜,以对中国边界施加压力。D.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常规武器的空中打击。E.使用战术核武器有选择地打击中国的目标。

      不久,美国总统肯尼迪派哈里曼出使苏联,向赫鲁晓夫试探“是否认可美国按照这个思路去采取行动”,但赫鲁晓夫没有同意。1963年9月,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访问美国,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邦迪会谈使用空降兵部队打击中国核设施问题。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拟定了一个以多批次常规武器打击来毁坏和瘫痪中国核设施的应急计划。

      1964年4月14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专家罗伯特·约翰逊又起草了一份《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直接行动的基础》绝密报告,当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此进行了讨论。这份极为重要的报告至今没有解密,但从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官员拉斯詹斯1964年12月14日的一份绝密评论报告中可以得知基本内容。

      该报告考虑了四种摧毁办法,现总结如下:1.公开的非核性质的空中打击(假定单靠美国执行)。为把中国可裂变物质生产设施摧毁到需要完全重建的程度就必须采取“相对沉重”(即没有限制)的非核空中打击。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打击水平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2.报告还谈及一点,美国试图使自己摆脱干系的任何特别努力都很容易被人发现。3.利用在中国的特工进行秘密进攻。由于缺乏这类条件这一点已被否定。4.空投破坏小组。结论是一支100人的破坏小组能够制服中国核基地的警卫部队并毁坏核设施,但要完全彻底地摧毁它则很困难。在约翰逊提交报告时,这种可能性据称已得到严肃认真的分析。[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