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对象,又称被审计单位,是国家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对象。审计对象基础资料和数据的现代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为媒介,将所收集和整理的审计对象的基础资料录入计算机数据库平台,形成电子资料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分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数据库是若干数据的集合体。这些数据以一定的序列存在于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负责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数据库的核心,对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数据库管理系统既要负责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又要按照数据库管理员的要求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审计对象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审计业务工作需要,存储查询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财政财务收支、经营效益状况和历次审计情况,并可通过系统连接,直接切换到审计机关OA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应具备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操作功能,同时应提供系统设置、系统维护、权限管理的预置功能,确保数据库的使用安全。 录入审计对象数据库的被审计单位,应包括审计管辖内所有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同时还应包括驻当地的中央、省级单位。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分类排序以审计机关业务职能部门为建库单位,业务部门按所管辖审计对象属性类别分类,属性类别下按行业分类后,再按单位性质逐次排序。每个审计对象所反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单位概况表。主要填列被审计单位的全称、组织机构代码、单位性质、行业类别、预算级次、通讯地址、单位法人代表、财务和内审部门负责人等概况指标。 (二)单位简介。通过文字表述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行业分类、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执行会计制度类别、相关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银行账户建立情况、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下属单位、主要职能和运作模式(行政事业单位)或经营范围及主要产品(企业)、业务范围及流程、资金来源情况(经费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收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内容。 (三)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状况。通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近年来的财务状况和年度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主要收入种类(行政事业)或经营情况(企业)等内容。 (四)审计情况。主要包括审计机关历次审计的情况,应涵盖对该审计对象实施审计的项目名称、审计实施时间、审计的具体年度、执行审计的相关科室和审计组长、审计目的与范围、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以及未实施审计的“间隔年度”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