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计公告看我国社会经济反腐败问题

作 者:
马超 

作者简介:
马超,暨南大学会计系

原文出处:
财会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经济腐败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公害,它不仅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还对国家的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2011年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部分部门所属单位违反财经制度问题比较突出,并称此次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有80%以上发生在所属二、三级单位,涉及金额达49.3亿元。仅2011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了48540个单位。为国家增收节支189.8亿元,帮助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挽回或避免损失73.8亿元,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事项268件,涉及人员278人。全国审计机关共完成对10205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后,8名被审计领导干部和60名其他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我国国家审计署今年已经发表审计结果公告36项,比上年同期增长71.4%。从这些审计结果公告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我国经济腐败问题还是十分严重的。怎样完善审计公告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反腐败中的作用,值得我们研究。

      二、从审计公告中看当前经济腐败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一)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卷入经济腐败犯罪现象突出,大要案增多

      审计署2009年在“小金库”治理重点检查中发现,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内蒙古分局原局长陈庆元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截留单位收入等手段,私设“小金库”累计达1.28亿元,并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小金库”资金800多万元。

      (二)腐败犯罪群体性特征明显,窝案串案上升

      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窝案”、“串案”增多。有的“一把手”带头搞腐败,出现了群体效仿,竞相敛财的现象;有的贪污贿赂犯罪与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多种犯罪交织在一起,一案多罪、一案多人、一人多罪;有的与其配偶、子女、亲属、情妇等勾结作案等等。据统计,在每年查办的案件中,窝案串案占总数的25%以上,个别地区高达30%还多。

      (三)腐败犯罪手段日趋隐蔽,潜伏期延长

      由于腐败主体特殊的地位和社会关系,他们在作案手段上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狡诈性和隐秘性,随着形势的发展,腐败犯罪的手段也呈现一些新形式和特点。审计署结果公告2011年第2号:“审计署移送的2010年底已办结的28起案件情况”中指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原总经理施国峰在1998年10月至2009年1月,利用职务之便,将东航股份飞机地面代理等业务收入1.82亿元,账外存放在其本人、亲属和下属员工等个人账户中,涉嫌侵占东航股份财产。其腐败潜伏期长达近十年之久。

      (四)外向型腐败现象突出,携款外逃案件增加

      中国官员因经济犯罪外逃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分析诸多出逃事件,不难看出:聚敛财产-海外安家-资产转移-择机出逃-滞留不归,是贪官外逃的一般步骤。据中国社科院《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资料估计,中国目前有4000多名官员境外在逃。中纪委称,近30年来,外逃贪官携走资金达500多亿美元,平均每人卷走近1亿元人民币。从外逃人员的级别构成看,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厅处级干部逐渐增多。外逃的贪官过去大多是级别较低的官员,而近年来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逐渐增加,如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正部级官员高严,海南省财税厅原厅长刘桂苏等。从外逃人员的职业分布来看,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所占比重较大。据有关方面统计,这些人占了携款外逃总人数的70%以上。

      (五)腐败的滋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与行业特征

      通过对审计结果公各2011年第2号:“审计署移送的2010年底已办结的28起案件情况”和2011年第29号:“审计署移送的至2011年6月已办结的39起案件和事项情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经济腐败存在着地区差异。在我国中西部,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具有人身依附性质的腐败现象比较突出;东部南部主要是具有外向型特征和资本积累型特征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北部主要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问题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二是国有企业腐败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某些弊端,石油、电力、民航、电信、通讯等垄断行业成为腐败犯罪的集中领域,行政、司法等权力机关和金融证券、建筑、工商、税务等经济管理、资源分配部门仍是腐败高发地段。在这些领域查处的腐败犯罪案件占案件总量的60%以上。而在对教育局、司法局等的预算支出结果公告中我们能发现经济腐败不仅在企业中存在,已向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正的部门渗透蔓延,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发生。

      三、我国审计公告现有的问题

      我国从2003年实行审计公告制度以来,截至2011年8月1日,审计署在审计署网站上共发布了104项审计公告,如包括六项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的审计项目和恢复跟踪审计结果,则共计110项。审计公告披露信息越来越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总的来说,我国审计结果公告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公告内容涉及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数量亦成上升趋势,但是审计公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