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缘起 1.研究综述。审计学是指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在理论上是对审计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是审计客观规律的集中反映。纵观审计发展史,可以断言,无论本土的还是域外的,审计实践早于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学科形成。从社会审计发展看,它萌芽于18世纪中叶,形成于19世纪,以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开创审计组织为标志,确定了审计职业的存在;20世纪以来,随着审计法律、审计准则以及职业道德的日趋成熟,社会审计发展迅速。严格地讲,国家审计的产生晚于社会审计,虽然20世纪以来在很多国家就存在,但是审计与司法监督混为一体,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审计职能;20世纪以后,一些发达国家的财政在调节社会需求方面处于主导地位时,统治者普遍认识到了审计在财政监督方面独特功能的重要性,这时的国家审计才受到格外重视而发展。早期的内部审计,就存在着个别的内部审计人员或内部审计小组,一般在会计部门的管控之下,只是对会计的防护性监督,这时的内部审计地位和作用都很低,内部审计没有形成组织中的一项独立职能;到了194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美国成立,标志着内部审计行业管理趋于规范化,内部审计职业得以确认。随着经济的发展,组织管理层更加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帮助尤为重要,这时的内部审计获得了为组织服务的机会,内部审计的发展也获得巨大成功。可以说,上述三大审计实践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实践经验的凝练和升华。国外的审计理论起源于英国1892年出版的狄克西《审计学》和1881年出版的皮克斯利《审计人员论》两本著作,为日后英美派审计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9年出版的蒙哥马利《审计学原理》和1929年出版的杰克逊《审计问题》等著作的相继问世,丰富和促进了审计学科的发展,应该确认,审计学科形成于20世纪初。我国现代审计学,应属舶来品,1983年建立审计制度后,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参照英美的模式形成,一般认为建立于80年代初,我国财经类院校建立了审计专业后,无论是审计学术、审计思想还是审计学科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时期,中国审计学会陆续刊发了《论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等方向的系列论文;审计界的一些专家教授在借鉴国外审计思想的基础上,编写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学》、《审计学原理》等审计教材,基本上建立起审计学教材体系。国内陆续出版了《中国审计体系》等著作,许多学者翻译了一批西方审计典籍,如1990年翻译出版的劳伦斯《现代内部审计实务》,2006年出版的《内部审计思想》等。应该说,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审计学科发展最快的时期。审计实践为审计学科的形成积累了丰富资料,审计界、教育界学者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审计学科的发展。 2.认识误区。审计被确认为一种职业以来,已获得公认的社会地位,并成为不可或缺的职业。与之比较,审计学科还没有得到审计界、教育界等应有的重视,对审计学科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确定相应的地位。审计职业更多地被误认为是一项实务性工作,履行的是机械程序和审查实务资料,采取的是查错纠弊性审计,即使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思想、审计内容、审计质量等理论要素与审计实务得到同步发展,仍然认为这只是审计实务的内核,审计没有理论可言,也不需要审计理念,甚至审计职业不需要建立审计学科。上述误区实际上是应用思想在作怪,忽视了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学科建设。二是没有取得相应的名分。审计学科不但没有取得与审计实务一样的社会地位,其名分也没有被确认,认为审计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从历史上看,一开始就把社会审计称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把审计人员称为注册会计师,至今,仍延续会计职业称谓。从现在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主管部门将审计专业从教育学科目录中删除,我国除南京审计学院外,大部分财经类院校停办该专业,审计专业作为会计学专业的相近专业被合并。由于传统的审计过度依赖会计技术而产生误会,并直接导致出现审计学产生于会计学的观点,特别是社会审计。上述行为反映了传统与现代认识的又一误区。三是没有探究相应的边缘。在会计教育界,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过多地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培养目标也具有针对性,即培养财务审计人员,忽视了多种审计方向的需求;在审计学术界,同样存在着误区,就是过多地强调狭隘的审计空间,其研究目光局限在审计的三个领域,即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忽视了审计多个领域所需的知识。审计实务和审计理论的发展,事实上已客观存在着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点”和“交叉点”,“因循守旧”的学科观点显然不符合现代审计的科学思维,不利于审计学科发展趋势。 3.研究视角。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学科建设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甚至把审计视为会计学的分支。其实,研究表明,审计与会计虽然关系密切,但审计不是会计的延伸,也不是附属关系。在目标和方法上两者截然不同,没有血缘关系,只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可以断言,审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审计的发展,审计这一独立的学科也难以独立地完成日益复杂的审计任务。其实审计与其他学科间的“接触”、“联系”早已存在,客观地讲,审计学科完全可以向着更广的空间、更宽的领域谋求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科间的研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鱼水关系”。因此,本文从审计与其他学科的“接触点”研究审计边缘,对审计实践需求和理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