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真正掌握询问内容 做好询问准备是取得好的询问效果的重要环节。询问某个事项时,事前必须掌握所要询问的事项内容。首先,要把你所要问的问题来龙去脉确切地搞清楚,向对方了解什么,如果没有搞清楚,最好不要忙着去问,再花费一些时间查看一下原始凭证,有关账册等资料,对问题的关键环节做到胸有成竹,有备而来。否则,对情况不明,很可能会被搪塞过去。例如,在对某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该单位银行定期存款比单位账面数多了10万元。当初,发现这一问题的审计人员,在没有搞清具体的情况下,直接去询问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情况,对方回答说:有一笔5万元开支记错了科目,所以与银行账不一致了。审计人员听了这一解释,就认为没有问题了。当时我在想,5万元的一笔开支记错科目了,单位账面与银行账之间怎么会出现10万元差额呢?针对这一疑点,我又认真地查了一遍有关的账证,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解释与事实不符。5万元的错账,已经作了冲正处理,10万元的差额与这笔5万元的错账没有任何关系。我经过详细询问财务人员了解到,上一任财务人员交给现任财务人员之后,从未与银行对过账,并不知道银行账比单位账多10万元的事。经过进一步细查以前年度发现,前任财务人员将收到的10万元存款利息,作为收回存款本金记账。因此,造成银行实际存款数比单位账面存款数多10万元的问题。采取适当的询问方式,使这一存在时间较长的隐患,得到了及时消除。询问前如不详细掌握有关情况,盲目地去询问,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审计工作者,也很难问出最佳效果。 二、要详细列出询问提纲 在准备一次询问时,最好先列出需要询问的提纲。这样做的目的,使询问不会偏离主题,又不限制范围,始终控制主动权。对所列的内容要考虑逻辑性与实践性的因素。例如,被询问人对你所询问的问题往往比较敏感,逻辑性太强了,很可能会使他猜测出你下面要问他什么问题。你的逻辑思路,与他思考怎么回答你的问题一致时,如果他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就有可能会编造出一个表面可信的谎言。如果所列的问题采取逻辑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策略,就有可能得到最佳的询问效果。例如,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一个账外银行账户。对有关当事人来说,对这个账户最怕、最紧张的问题是账户里的不合理开支问题。为了应对询问,很可能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编好了具体的应对回答的理由。我在列询问提纲时,第一次谈话就没有询问账户里的开支情况,而是问了这个账户上的钱是哪里来的?被询问者回答是:土地转让收入。又问了共多少收入?回答得很干脆,就是账户上的数字。接着问了,转让了多少亩土地,每亩价格是多少?其如实回答了转让亩数、价格。经对转让亩数与价格的计算发现,账户的数字少于转让收入250万元。发现这一情况,立即追问还有的钱在什么地方?对方突然愣了一下,意识到说漏嘴了,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不得不说出在交通银行还有一个账户的实情。通过审计这个账户,又发现了其他一些重大问题。 三、要注意观察非语言动作 在询问过程中,通常特别注意对方所说出的每个信息,但往往容易忽视对方是怎么说出这些信息的非语言动作。行为学家认为,人类交流的半数以上的信息是靠非语言的动作完成的。当人们在放松的时候,有一个自然的身体语言。但是,在紧张的时候,身体语言及行为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询问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对方对容易的问题有怎样的反应,当问题变得尖锐化的时候,反应就会有差别,个人对于不同问题反应的差别是容易观察和辨别的。这是测评证据真实性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前面讲到的询问土地转让还有的钱在哪里时,对方突然愣了一下,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语言动作。从中发现了情况,正视对方一眼,紧追一句,便问出了实情。如果不注意这个非语言动作的细节,就有可能失去及时发现新问题的机会。 四、要营造宽松的询问气氛 一般的询问谈话,赢得被询问者积极配合的询问气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营造一个宽松适当的氛围呢?开场白是询问中最重要的部分,首先要面带微笑,自我介绍,神情专注,主动握手。所有这些细节都十分重要,这样可以使被询问者不过于紧张,感到气氛自然。开始可以简单陈述一下“我想了解一些事情,你可能比较清楚,需要你配合一下。占用你一点时间”等语言。大部分人都会说:行。即使他并不知道你要问他什么问题,也会回答:好。在询问过程中要用亲切、真诚的态度文雅提问,语言简练,问题中肯,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口吻,尽量避免带有批评、追究责任的意味。如对某单位招待费开支审计时,询问有关人员,为什么下半年的开支数仅是上半年开支数的50%?对这个问题,如果气氛显得紧张,对方完全可以编出一套让人相信的谎话来。由于询问气氛宽松,回答说:下半年实际开支比上半年要多,不少处、室因经费用完了,欠了招待所的账都没钱付。我们到招待所对各处、室欠账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下半年开支确实比上半年要多,而且多出了近30%,保证了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