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对农村沼气工程等公共投资项目进行了绩效审计的有益探索,相关绩效审计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各种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审计实务之中,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绩效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绩效审计技术方法仍然较为落后,审计逻辑思维不够严谨,审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相互脱节,严重制约审计人员开展相关绩效审计并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在进行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绩效审计时,归根结底,最大的问题在于未能形成发现苗头、分析根源以及彻底解决问题的系统性逻辑思维范式,绩效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项目申报书、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预算和项目合同,项目评价缺乏逻辑性,绩效指标之间重复或者脱钩,使得绩效审计举步维艰。本文拟尝试用改进后的逻辑框架法,结合“问题树——目标树”的分析方法,探讨应用逻辑框架法在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绩效审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逻辑框架法的提出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以下简称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于1970年开发使用的一种概念化分析和论述项目的科学思维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架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使之更容易理解,它与对比法、成功度评估法、多项目决策方法以及模糊数学等方法相比,具有逻辑关系清晰和提供了一种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项目立项决策、可行性研究及评估、监测评价和可持续性分析等领域,特别是项目后评估等工作。目前,已有2/3的国际组织把逻辑框架法作为援助项目计划管理和目标评估的主要方法。LFA的基本结构是一张4×4的矩阵表格(详见表1):它表明了LFA的基本结构模式,垂直各行代表项目的目标层次,自下而上地列出项目的投入/措施、产出/结果、项目目的/作用和宏观目标/影响,予以分析项目各关键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横向依次是验证项目的客观验证指标、验证方法以及重要的假定外部条件。 (一)逻辑框架法(LFA)的层次划分 逻辑框架法(LFA)的核心概念是事物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为了实现某一目标,需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进行何种力度的投入?而这种投入将会产生何种结果?按照这种逻辑思维,LFA将项目目标分解为四个层次: 1.宏观目标/影响层次:通常指的是被评价项目所属领域的最高层次目标,通常为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它超越了项目本身的范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考虑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与作用。 2.项目目的/作用层次:该层次主要回答“为什么”要实施该项目,即该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直接作用、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效益,属于项目级的成果与作用。它站在微观的角度看项目给受益群体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果,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 3.产出/结果层次:这里的“产出”是指实施项目之后,形成的具体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即产出物,通常为可量化的直接成果,说明一个项目实施之后的效果性。 4.投入/措施层次:指的是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内容,主要包括:为了完成项目所投入的资金、人员、管理机构等完成项目所需的资源和时间,一般用于衡量项目实施的经济性。
(二)逻辑框架法(LFA)的逻辑关系 1.垂直逻辑关系。逻辑框架法(LFA)垂直方向的四个层次由下而上形成了三个逻辑关系,以此来描述项目设计中思考的层次关系:第一级是如果保证一定的投入,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第二级是项目的产出与实现项目的直接目的之间的关系;第三级是项目直接目的对实现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目标的贡献关联性。此外,还隐含有第四个逻辑关系——项目目标和目的的实现为再次投入打下的基础。 2.水平逻辑关系。逻辑框架法(LFA)的垂直逻辑关系主要用于分析评价项目的层次关系,但并未阐述如何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分析和评价。传统的LFA主要通过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来衡量一个项目投入的资源与成果之间的效率,利用验证方法分析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以评估项目的产出、目的与目标的实现情况,但是并未能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未能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来保证项目的持续性。 3.反馈关系。逻辑框架法(LFA)的反馈关系是LFA的一种隐含关系,它反映的是现阶段项目的运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对下一轮该项目的投入。政府新一轮的投资会结合前期投资的宏观目标、项目目的的实现情况,以及投入产出的效率性、效果性、效益性、环保性以及公平性,以使本期政府投资资金效益最大化,从而影响到项目投入情况。由此可见,LFA的反馈关系是一种间接关系,它督促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高效运行。 传统的逻辑框架法作为一种成熟的项目定性分析工具,以其较强的逻辑性和直观性,在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以其仅有的垂直逻辑关系和水平逻辑关系,并不能满足对农村沼气工程进行绩效审计的要求,绩效审计不仅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项目,更需要进行审查和提出改进建议,因此提出需要对传统的逻辑框架法做出必要的修正(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