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C理论的内部审计沟通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PAC理论综述

      1.何谓PAC理论。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是由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柏恩于1964年在其《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即:父母心理状态(Parent)、成人心理状态(Adult)、儿童心理状态(Child),PAC是三种心理状态的英文缩写。这三种心态在每个人的个性中占的比重不同,总会有一种心理状态占有优势。换句话说,每个人在不同的沟通情境下都会选择不同的心理状态,每一种心理状态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形式。PAC理论是分析人际交往沟通中所处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2.三种心理状态。父母(P)、成人(A)、儿童(C)这三种心理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人们可以根据人际沟通的需求,适当运用不同心态。P心态,即父母心理状态。在人际沟通中,P心态占优势时,往往会命令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其行为是带有命令的口吻,语言严厉,凭主观办事,独断专行;通常表现为统治人的、训斥人的以及权威式的作风,该心态以权威和优势感为标志。A心态,即成人心理状态。在人际沟通中,A心态占优势时,能从存储的经验教训中,判断可能性,然后做出恰当的决策,其行为是待人接物冷静、处事公正、尊重对方。该心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C心态,即儿童心理状态。在人际沟通中,C心态占优势时,往往表现为小孩的冲动心态,其行为感情冲动,易发脾气,遇事畏缩,无主见。该心态以服从和任人摆布为标志。

      3.“三种心态”的相互作用类型。互补型相互作用,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期待的沟通反应,符合正常的人际关系。效果最好的相互作用应该是成人刺激与成人反应。相互作用如果是平行的,且保持互补关系,如P-P、A-A、C-C,交流就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沟通效果是最理想的。交叉型相互作用,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反应出乎另一方的期望,且交流效果下降的反应,有损沟通双方的人际关系,如P-A、P-C、A-C,沟通可能会中断,交流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二、审计角色心态的认知障碍

      将上述理论运用于内部审计沟通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际交往中,由于双方利益诉求不同和角色心态差异,就会出现复杂的沟通心态。如果被审计单位接到交流信息时,且按照审计人员的期望做出反应,这种沟通就是互补型的,也是成功的交流方式;被审计单位所作出的反应出乎审计人员期望,这种交流就是交叉型的,沟通就会失败。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交往中要正确区别三种心态,要明确认知与人沟通时处于何种心态,从而准确地把握自我心态,及时调整到A心态,且引导被审计单位亦随之调整到A心态,以便达到审计沟通的目的。但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的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三种认知偏差。

      1.审计职能理念上的偏差。传统的内部审计职能是以监督为主,且在审计人员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至今仍然扮演“经济卫士”或“经济警察”角色,把审计人员当做“正义”的经济监督者,在体现出“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P心态,而被审计单位出于本位主义因素和价值观不同,往往以C心态回应。这样可能导致沟通的中断,无法起到监督作用,其结果是带来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关系的紧张。由于认识偏差,角色心态把握不准,使得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产生认知障碍,审计的“防弊、兴利、增值”目标不能够实现。

      2.相互作用方法上的偏差。在理论上最好的沟通状态是“成人”状态,即A状态,以审计人员A状态刺激被审计单位,而被审计单位以A状态回应审计人员,而达到审计沟通的最佳状态。但这种理智的方式难在现实中实现,由于角色心态不同,采取的相互方式就不同,这时的角色心态会出现差异,如果双方都以“父母”心态,即P心态出现,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就会失效;如果双方都以“儿童”心态,即C心态出现,双方可能就会表现为小孩脾气,感情用事,交流就会出现冲突。因此,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恰当的相互作用方法,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条件。

      3.自身角色认识上的偏差。在实践中,审计人员往往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审计是“正确”的代表,查错纠弊是职能所在,审计意见与建议被审计单位就应无条件地执行。这时的审计人员从角色心态上讲,仍然摆脱不了“父母”状态,即P心态,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不能够宽容帮助,而是纠错过严,一味地指责,要求被审计单位言听计从,且无条件执行,剥夺了被审计单位解释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因此,审计人员在沟通时,要摆正自身角色位置,切勿操之过急、盛气凌人,要与沟通对方平等相处,表现出理智的“成人”状态,促进被审计单位从“儿童”心态向“成人”心态转化,实现审计目标。

      三、PAC理论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

      1.PAC理论应用审计实践的意义。内部审计沟通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相互交流看法、取得理解和支持的过程。这是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取得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的理解,促进审计结论和建议得到落实。由于审计人员经常指出被审计单位的错误或者效率不高的地方,因此,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潜在的冲突。如何缓解和避免冲突,PAC理论在审计沟通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应用PAC理论的意义在于:一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时能够区别三种心态,能明确认识到自身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时出于何种心态,从而达到自我心态的正确把握;二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时,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成人”状态,即A心态,通过刺激使对方的心态也能做出“成人”心态反应,有利于建立互信关系,保持沟通关系的持续进行,确保被审计单位认真考虑和接纳审计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