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沟通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与被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有关事项、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积极有效探讨和交流的过程。审计沟通范围包括与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审计对象、管理部门及其他审计机构的沟通。 审计沟通的主要方式 根据沟通载体的形式,这里把沟通方式划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网络沟通三种方式。 (一)口头沟通方式 口头沟通,是指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审计对象用语言形式传递、交换或分享与审计有关的任何信息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这种沟通途径灵活方便,简便易行,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尤其是面对面的口头沟通,沟通双方可以很好地把握对方的立场和态度,加快沟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传递和交流。但是这种方式使信息保留的时间较短,信息容易模糊失真,有时还无据可查。 (二)书面沟通方式 书面沟通,是审计人员利用书面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审计文书、会议纪要、会议记录、领导批示、会计账簿和报表凭证等形式。书面沟通比较正式,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反复研究,更为慎重和准确。但是这种方式对客观情况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所沟通的信息内容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很强。 (三)网络沟通方式 网络沟通,是审计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网络沟通介于正式与非正式沟通之间,有便捷、灵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但要注意保密。 审计沟通的重点环节 审计沟通是审计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只有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才能与被审单位有效地沟通。 1、审前调查阶段。首先,应通过电话、网络、面对面交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与同级管理部门就被审单位管理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进行沟通,与纪检监察部门就受理的该单位和个人被举报的情况进行沟通。其次,应到被审单位了解该单位的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责,了解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通过审前沟通,初步掌握被审对象在管理方面的漏洞和存在的不足,为制订审计方案和实施审计奠定基础。 2、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应组织召开审计进点见面会,就审计目的、内容、重点和要求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取得相互了解。现场审计结束前,应就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与被审单位进行整体沟通,保证审计发现的问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同时,对认为需要提请被审单位管理层特别注意的事项进行沟通,提出建设性的管理建议,帮助被审单位防范经营风险。 3、审计报告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就审计报告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充分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同时要求被审单位对审计结果提出书面反馈意见,避免今后出现异议,经济责任审计还应征求被审对象的意见。对整改比较困难的问题,也应充分与相关管理部门沟通,共同商讨处理意见,保证审计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4、后续审计阶段。为了保证成果得到充分运用,在后续审计阶段,应就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执行审计决定存在的困难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同时应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为以后改进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