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贾云洁,胡苏,南京审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原文出处:
财政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公共性的回归与服务理念的升华

      公共服务是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随着经济社会、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公共服务模式必然面临着变革。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质是加强公共行政,其价值取向是市场化和顾客导向,是政府为实现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的“3E”做出的决定性努力(里查德·J·斯蒂尔曼,1999)。以追求“3E”为中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但没有重视把公共管理的目标放在公共伦理的脉络中来考察。而当代公共管理以民主宪政为基础,强调追求人民主权、社会公正、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等多元价值,脱离了这些基础,公共管理就将迷失方向,无力承担起捍卫民主政治价值的责任,并最终丧失公共性。新公共管理运动过于强调市场所引发的问题,受到了学者及各国政府的重视,由此出现了以治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

      可见,新公共服务强调的是公共服务的社会和民主导向,主张用民主和社会的标准来衡量公共服务质量。在新公共服务中,公共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而且它是各种利益对话和“重叠”的结果。政府的作用是协调公民和其他群体之间的利益以创造出共享的价值。登哈特等(2000)提出的新公共服务学说,实际是对公共管理公共性的重申和回归,以纠正新公共管理的偏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

      二、公共服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公民导向的目标重构

      (一)价值定位:公民导向。

      从新公共管理向新公共服务的过渡说明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不单是一种行政行为,还是政治行为,不仅仅要强调效率和经济,还要关注民主、参与这些社会政治价值。政府必须以新的革新方式主动出击,去理解公民正在关心什么,必须对其需要和利益做出回应,这样公民权利才能更好地实现。尚虎平(2008)指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要坚持以公民为导向的原则,评估内容、标准和指标体系设计应从为公民服务的立场出发,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要有公民的广泛参与,为人民服务。可见,新公共服务的最大努力是要“颠覆”新公共管理的价值优先性。公共行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效率和生产力等价值观不应丧失,但应被置于民主、社区和公共利益这一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之中。

      (二)目标重构:关注公平、民主、回应性、质量、效果、效率和经济性。

      丹尼斯普瑞斯波尔(1989),就综合审计的“3E”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应关注政府项目及政府活动所生产的利润分配与再分配的不公平、对社会秩序稳定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情况,致使绩效审计目标从“3E”发展到“5E”。然而,新公共服务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共服务绩效审计评价的新视角,那就是以公民的公共利益诉求为核心、以公民的满意为导向提供公共服务,关注公共服务的回应性、公平性、民主性;关注公共服务的质量、效果;同时关注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以及经济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新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以公民满意为总目标,根据公共服务的属性,进一步将其拓展为具体目标如公平、民主性、回应性、质量、效果、效率和经济性等。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服务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政府价值定位的变化必然导致绩效审计目标定位的变化,进而影响绩效审计评价维度的确定、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权重的配置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可见,新公共服务理论不仅是构建公共服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石,更是评判其设置优劣的价值尺度,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审计的目标视角。

      (三)技术路径:公众满意度和公众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满足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是政府根本职责所在,因此公共服务绩效审计评价必须重视公众的满意度和公众的评价。因为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公民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对公共服务供给情况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如果脱离公众这一服务对象去评价公共服务绩效将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绩效审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公共服务改革模式非常重视结果导向管理,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理念关注公共服务产出与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应忽略过程,结果的有效实现有赖于有力的过程控制及阶段性产出。因此,应以公民导向为原则,重视公民满意度,以公民为核心评价主体,从公共服务的规划(预算)、供给过程、产出到结果,建立全方位的有主有次、相互配合的公共服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三、公共服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优化:基于BSC的技术路径

      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Robert S.Kaplan,David P.Norton,1990)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业绩评价工具,在保留了主要财务指标的同时,从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纬度,深刻地描述了战略在公司各个层面的具体体现,这与新公共服务价值诉求存在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以民为本,应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行动要具有民主性,而BSC能够将这一愿景及战略目标放在政府公共管理的核心地位,提出多元的、可量化的、能够落实服务型政府战略的绩效指标设置,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转化与细分功能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多元化和业务计划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便于政府日常的绩效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