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之疫:1944—1947年滇西鼠疫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 200240

原文出处:
近代史研究

内容提要:

1944—1947年滇西鼠疫之流行,在当时被认为源于缅甸境内,或源于日军的细菌战。但1940年代公共卫生调查的证据并不能支撑这一结论,而1950年代的疫情调查,也没有认同这一说法。在1950年代中期鼠疫自然疫源地理论形成之前,人们对于一个地区鼠疫疫情的寂灭与复活,相当不解,遂将鼠疫疫情归咎为境外缅甸或日军散布的细菌。当时的调查员,为了使其调查符合这一预设的主题,不惜强解调查资料。这一研究中的缺失,为近年来鼠疫史研究中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台湾学者陈淑芬著《战后之疫:台湾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建制(1945—1954)》,论及日本殖民政权垮台之后,台湾公共卫生与管理陷入空前危机。国民党接收政权,缺乏现代国家管理之经验,使得战后之疫成为当时台湾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①在云南省档案馆,我读到一批刚刚开放不久的公共卫生档案,得知抗战后滇西南地区也经历过一场“战后之疫”。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以怒江为屏障,在滇西南地区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杀,战争持续数年之久。1944年9月14日,日军战败,腾冲光复。然而滇西南战区人民还未及享受和平,鼠疫就开始流行,腾冲、保山遂成为战后防疫之前线。

      1944年10月底,国民政府调集大批训练有素的鼠疫防治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奔赴滇西南地区,灭鼠防疫。云南省档案馆除保留了他们大量的工作记录外,还留下这些专业人员撰写的公共卫生调查报告。从中可知,当时的调查人员,皆将此次疫情的起源,溯于缅甸境内。认为疫情由缅入境后,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蔓延而至滇西南各地。然而,在1950年代的疫情调查中,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认同。但关于此次鼠疫的疫源地,1950年代的调查人员语焉不详。②近些年来,一批抗日战争的研究者,开始将此次疫情与日军的细菌战相联系。③鉴于此,本次疫情实有重加讨论之必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滇西南鼠疫疫情自1953年沉寂以后,1982年旧地复发,且沿着与1940年代相同的路线,向北向东扩散;2000年以后,蔓延至滇东南乃至滇中地区。具体疫点,参见图4。而在滇西南地区,若将疫情的发生与传播途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个年代的情况几乎完全相同。只不过,1982年以后发生的鼠疫疫情,已被证明为散在鼠疫各自然疫源地的疫情复发,少有人为传播的因素。这样一来,人们不禁要问,1944年滇西南的战后之疫,究竟是自然发生,还是人为传播?

      鉴于此,尽管本文借用“战后之疫”一词,却并不是比较滇西南之“战后之疫”与台湾之“战后之疫”。作为1946年滇西南的“战后之疫”最好的参照系,反而是1982年的滇西的鼠疫复燃。

      以怒江为界,将此次疫情分为腾冲疫区与保山疫区,分别论述如下。

      二、腾冲疫区的流行病学调查

      严格地讲,滇西南的疫情并不是战后开始的。抗战期间,甚至更早,疫情就已经在当地开始流行。1944年12月23日,云南省防疫处向上级汇报腾冲疫情,名为《云南鼠疫情况初步报告》。为了便于区别,本文将此报告称为《1944年底云南鼠疫情况初步报告》。④1945年1月20日,云南省防疫处又向上级呈交一份报告,名为《滇西鼠疫防治报告》,其主要内容虽与上一份报告相似,但仍有不同。为了方便叙述,本文将此报告称为《1945年初滇西鼠疫防治报告》。⑤

      (一)疫源地

      《1944年底云南鼠疫情况初步报告》称:“据地方乡绅所告,约于一八九四年至九六年间,时值世界性鼠疫之大流行,滇西盈江、八莫、南甸、龙川、龙陵、保山等处六边鼠疫光顾,得病者二万人。”其实,地方乡绅并不知道“世界性鼠疫大流行”这一概念,更不知道云南本来就是所谓“世界性鼠疫大流行”的疫源地。关于这一问题,可以参见我与李玉尚的相关研究。⑥此题搁置不论,我们有兴趣的是疫情发生的时间及来源。同一报告继续写道:“省卫生处李医师曾南至大龙川调查,据谓于一九四三年九至十月间大龙川即已发生鼠疫,实际得病人数无可稽考,一九四四年二至五月间据此已死148人,龙川距缅甸边界约二日行程,人口约一千户,当地土人言,缅甸边境每年皆有鼠疫发生。”

      从地图上看,大龙川即今陇川县城,距离缅甸有约70公里,恰好为步行2天的路程。1943年9—10月,大龙川发生人间鼠疫疫情。关于缅甸疫情,只有土人传说,并无确实证据。

      《1945年初滇西鼠疫防治报告》称:“缅为亚南鼠疫区,世所共认。滇西腾、龙一带,接壤缅甸,辗转传入,为时已久。据当地乡老谈,约在七十年前,由缅甸八莫至龙川、盈江一带,经南甸而腾冲,此症曾经流行;又四十年前,保山、芒市、龙陵曾经大流行,死亡人数约在数千人以上;三十年前,缅境复又大作,并染及滇境之盈江,死亡人数约在数千。十年前,八关一带,尚在不断流行中。”

      盈江即今盈江县城,南甸为今梁河县城,芒市即今潞西县城,龙陵即今龙陵县城。疫情由南向北,线路清晰。虽然关于40年前,亦即1914年左右之疫情,并未说明自缅甸传入,但从报告之上下文意来看,却是不言自明。加上30年前与10年前缅甸传入之疫,缅甸疫情来华,几乎是一个没有间断的过程。

      缅甸之疫究竟从何处入华,遂成为一个问题。《1945年初滇西鼠疫防治报告》有文如下:

      据本处派往防疫之李技正至龙川调查结果,谓民国32年四五月间,位其西北二三十里处之户撒、那撒二地,即已流行。该地未流行之先,铁壁关一带,早已发现(调查时该处仍有敌人,未能深入,仅止于龙川,以至所言,系由龙川土司及乡老口中得之),及至同年八九月间,龙川附近即发生死鼠三四千头,10月间发现病例,至33年5月始患者达250余人,死亡确数为148例。

      查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清时期》云南图册,在今天陇川县城西北,有户撒司与腊撒司,腊撒司亦即“那撒”;铁壁关则位于腊撒西面约15公里中缅边境处。《1945年初滇西鼠疫防治报告》将云南境内的疫情,提前至1943年四五月间,地点也从大龙川,改至龙川西北二三十里处的户撒与那撒两地,继而又将离户撒、那撒更远的铁壁关一带,当作更早的疫源地。此时中日两军正在对垒,调查不能进行。该报告又说:“缅属南坎医院院长报告,自一九二八年以来,缅境掸族地带,即有瘟疫记载,但南坎瑞丽河南岸边境地带,发生瘟疫,在二十世纪中,尚以一九四零年为第一次,据调查所得,首先发现之地为勐卯(属瑞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