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美龄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作 者:
曾静 

作者简介:
曾静(1963- ),女,江西省宁都县人,浙江嘉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浙江 嘉兴 314001)。

原文出处:
江淮论坛

内容提要:

致力于抗日战争,是宋美龄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页。宋美龄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其次,组建和领导中国空军;第三,领导各界妇女支援抗战;第四,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她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1)03-0092-05

      宋美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可迄今为止,国内全面、系统论述宋美龄在抗日战争中功绩的论文却凤毛麟角。鉴于当前国共两党合作平台的搭建,对宋美龄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以第一夫人身份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过程中做了多方面工作,起了关键作用。

      (一)宋美龄在南京力阻武力行动,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前提。“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党当局一片混乱,军政部长何应钦联合戴季陶等,主张“讨伐”张、杨“叛军”;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则力主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和平解决的前提是南京对西安不采取武力行动。为此,宋美龄首先同主战派斗争。12月13日下午,何应钦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会议,决定对西安进行“讨伐”,宋美龄与何应钦等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她说:“倘处置失当,即酿成民国以来空前之战祸”[1]30,“实关系全民族最重大之问题。”[1]31其次,宋美龄又立即派私人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曾经是张学良的顾问,私交很好,后为蒋介石夫妇的私人顾问)赴西安了解实情。当端纳及时向媒体报道了蒋介石的安全后,宋美龄有了进一步阻止武力行动的理由。最后,直接阻止武力行动。12月16日,何应钦正式宣布对张学良军事征讨,宋美龄打电话给端纳,要他向蒋介石报告情况并下达停战手令,从而阻止了事态恶化。

      (二)宋美龄亲赴西安说服蒋介石停战抗日,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张学良等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就是武力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所以,蒋介石是否由内战转变到抗战是关键,而这个转变是在宋美龄的劝说下实现的。首先,张学良不能使蒋介石改变政策。蒋介石以绝食对付张学良,正如张学良所言:“然委员长坚拒不愿与我等语,自被禁后,怒气不可遏,闭口不愿发一言。”[1]41其次,周恩来不能使蒋介石转变政策,因为蒋介石根本不见中共代表周恩来。最后,宋美龄既用真情又用理智成功劝说蒋介石答应停战抗日。12月22日宋美龄赴西安,带去许多蒋爱吃的美食、生活用品,特别是带去了一副蒋必不可少的假牙,使蒋非常感动。蒋介石告诉夫人:“今晨余展圣经,适阅及‘耶和华今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句,今君果来此。”[1]40宋美龄“因劝之曰:‘此后君不应轻言殉国矣’”[1]34、“宁抗日,勿死敌手”[2]。蒋介石就此开始转变。

      (三)宋美龄展开多方斡旋,是协商和平解决的枢纽性人物。首先,宋美龄与张学良会谈。宋美龄与张学良是故交,宋美龄指出:“彼等自谓此举得全国民众之拥护,实属错觉。”[1]41张学良向宋美龄表示:“我等实一无要求,不要钱,不要地盘。”[1]41其次,宋美龄果敢破戒会见了中共代表周恩来,宋美龄说:“我等皆为黄帝衣胄,断不应自相残杀,凡内政问题,皆应在政治上求解决,不应擅用武力。”[1]45周恩来表示:“舍委员长外,实无第二人可为全国领袖者。”[1]44再则,宋美龄代蒋参与谈判。12月24日上午,宋美龄参与了同张学良、杨虎城及周恩来的正式谈判,谈判达成了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协议。最后,宋美龄游说放蒋。24日晚,由宋美龄搭桥,张学良陪同周恩来会见了蒋介石。周恩来表示,只要委员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对蒋不计前嫌,主张放蒋,红军还可以听蒋的指挥。蒋介石也表示回南京后执行谈判协议。宋美龄对张学良说,南京方面随时都有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她和蒋介石都是基督教徒,圣诞节释蒋不啻“赠国家以无价之圣诞礼物”[1]45。张学良深恐夜长梦多,遂于25日断然陪蒋介石返回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实现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奠定了基础。周恩来在西安曾对宋美龄寓意深长地说:“历史必将作出这样的结论:夫人的义举,功在国家!”[3]454

      二、组建和领导中国空军

      空军抗战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6月,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1937年3月12日,她在发表的《航空与统一》一文中说:“一切促进中国统一的新发展,或许要推飞机的功绩最伟大。”[1]49因此,宋美龄抓紧中国空军的建设,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筹措资金购置作战飞机。首先,宋美龄与大姐宋霭龄慷慨解囊,购买飞机;其次,发动社会捐款献机,发起“献机祝寿”运动,接受了105架献机;[4]47第三,争取担任财政部长的大姐夫孔祥熙多方筹措经费。宋美龄同外商洽谈订购了价值两千万美元的产品[5]95,并要求附带聘请飞行顾问、教官和一批飞机机械师,既可培养中国的飞机维修人员,又可把中国破旧的飞机修好。到1937年抗战前,中国有各种飞机600多架,其中作战飞机305架。[6]15

      (二)建立航校、机场。有了飞机,还要培训飞行员并建设航空配套设施。为此,宋美龄专门从黄埔6期学生中挑选出一批人,成立航空班,并在南京、洛阳、杭州、南昌成立航校,力图培养一批精干的飞行员;在南昌设立飞机制造厂,并且选派人员到意大利学习飞机制造;大力培养、训练大批空军地勤人员;在西安、洛阳、南昌、开封、武汉、长沙、成都、昆明等地开辟飞机场,在全国各地建设军用机场、储备大批航弹、航油。抗战前夕,中国共有机场262个,飞行员700多人[6]15,航空建设已初具规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