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其制度不“仿巩县宋陵而作”

作 者:
张雯 

作者简介:
张雯,法国高等实践研究学院,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Paris,FRANCE.

原文出处:
西夏学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考古发掘资料研究西夏陵陵园布局与建筑特点,表明西夏陵不是模仿宋陵而建出的。西夏陵是经过吸收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又混合了政治与皇帝个人意志后创造出来的。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多年来,在对西夏陵陵园布局与建筑的调查和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援引胡汝砺《嘉靖宁夏新志》卷二中“贺兰山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之言,以此来证明北宋皇陵对西夏陵的影响。

      胡汝砺所作之《嘉靖宁夏新志》,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对于宁夏地区的历史研究有很大贡献。他是明朝大臣,虽然出生时西夏王朝已被蒙古军队消灭二百多年了,但由于他是宁夏人,所以他很有可能亲眼见过西夏陵,但不能确定他曾经看到过巩县宋陵。因此,西夏陵“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仅是其个人观点,而不是经过实地考察与科学分析得到的定论。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坚持不懈地进行发掘工作,对于北宋皇陵①及西夏陵②的发掘报告③陆续发表,为陵园研究提供了很多科学资料。目前,西夏陵建筑研究学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一些学者既不利用现有的发掘资料也不经过实地考察,仅按照胡汝砺所说而确定西夏陵是模仿巩县宋陵建造的。另一些则经过详细比较研究后指出西夏陵与北宋皇陵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即通过实地考察,以考古发掘的相关材料为核心,来继续研究一些西夏陵建筑的特点。通过对西夏陵布局的探讨,推究西夏陵的性质特征,并确定其制度渊源。在比较过程中,研究西夏陵制度的演变及当时的社会机制、文化影响,同时分析建陵者的目的和追求,更深刻地了解西夏文化与西夏皇帝的思想。

      一、西夏陵与唐陵、北宋皇陵有限的相似之处

      唐十八陵分布在陕西省渭河北方。乾陵及其以后诸陵平面布局分三部分(图一)。自南向北由三对门阙加以区分。第一和第二对门阙之间分布着功臣密戚的陪葬墓。第二至第三对门阙之间是陵墓的神道所在,神道两边排列石刻。第三对门阙以北为陵寝,在山峰内。唐十八陵中依山为陵的有十四座,采用传统的封土为陵的有四座。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义市西南部,东距北宋都城东京约122公里,西距北宋西京城约55公里。陵园建制高度统一,平面布局相同,分别由上宫、下宫、皇后陵和陪葬墓组成(图二)。上宫是陵园的主体,由南向北有鹊台两座、乳台两座、神道、正方形的宫城。宫城正中间建有陵台。陵台分三层,整体上呈方形覆斗状。

      西夏陵东距银川市约35公里,陵区共有九座帝陵。陵园南部由两座阙台开始,位于中轴线两侧,其北有两或三座碑亭。碑亭北方是月城,长方形,北面与内城共墙。内城或陵城是长方或方形。月城门阙与陵城门阙之间是一条短神道。陵城内中轴线西部最南部有献殿,向北走即为墓道,墓道北方是陵台(图三)。陵台是八角形或圆形锥形夯土台,陵台形象是塔式建筑。西夏陵五座帝陵有外城,不筑外城的帝陵,也在相应的位置布置角台,以示陵园的范围。

      党项族长期与汉族交往,必然受到中原唐宋文化的影响。西夏陵就有几处反映出对唐、宋陵制度的继承。

      1.陵园与唐、北宋皇陵一样,基本上坐北朝南。

      2.西夏九帝陵都集中在一个公共墓地式的大陵区内,与北宋皇陵相像。北宋皇陵陵区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总面积达156平方公里。④西夏陵陵区则南北长10公里有余,东西宽约4.5公里,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⑤虽然西夏陵陵区比北宋皇陵陵区小,但两者建造主旨都是把陵墓都集中在一起。而唐陵则是自西而东分布在七县境内,东西绵延达100多公里,不能说是集中在同一陵区。

      3.平面布局和一些地面建筑(阙台,神道,角阙),与唐、北宋皇陵大体相像。

      但是将西夏陵与唐、宋陵园作过仔细比较研究后会发现前者的独到之处比其与唐陵、北宋陵园相似之处更多。最重要的几点体现在:

      1.西夏陵的外观形式与单体建筑复杂,灵活多变,相反,北宋皇陵则以同一制度建造。除了一号陵和二号陵相同之外,所有的西夏帝陵都各有特色。

      2.西夏陵的陵园包括陵城,和陵城南部连接到的月城。一号、二号、七号陵有封闭式外城,六号陵外城是马蹄形,五号陵的外城还附有瓮城。三号和四号陵虽没有外城,但在相应的位置布置角台。这些陵园结构比唐、北宋陵复杂。

      3.很多地面建筑(碑亭、外城、角台、禅院等)为唐、宋陵园所没有。

      4.西夏陵园里最重要的建筑陵台是塔形,与北宋覆斗式陵台完全不一样,也不像唐陵依山或积土为陵。⑥墓道之上建有鱼脊形封土,而中原地区的墓道皆隐而不现。

      5.有些观点认为西夏陵和北宋皇陵在陵园建筑总体布局上都强调南北中轴主线,左右对称均衡。其实在西夏陵,左右对称并不是布局重点,有很多地方反而显示出明显的不对称。陵台、墓道、献殿这些重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以西,中轴线以东则没有与之对应的建筑。有的皇陵有三个碑亭,两个对称,一个单独。

      6.西夏陵的建筑材料很特殊,也很豪华。其大量使用的琉璃制品和瓦制品都在唐、宋陵很少发现。目前能见到的唐代琉璃建筑构件只有绿色,而西夏陵所见的色彩有绿、褐、黄和黄绿四种之多。

      二、西夏陵所受到的中原影响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陵寝制度就开始发展,可以说在唐代就已经达到成熟发展阶段。唐陵即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成功典型。

      秦汉时期形成按照都城的规模和形制营建陵墓的制度。如秦始皇骊山陵园有内外城垣,呈南北狭长的“回”字形,外城四角有角楼,陵墓封土近于方形覆斗式。⑦这种布局为以后历代帝陵开创了先例。西汉与东汉时期加强了礼仪性及朝拜建筑。唐陵是经过传统中国陵园建筑的影响而成熟发展的陵园。唐代帝陵在陵冢的四周建筑陵城,与相应的建筑一起构成陵园。高祖献陵的陵园布局基本维持了两汉以来的传统。太宗昭陵因九嵕山的特殊山势而略显不同。自高宗、武则天的乾陵开始,唐代陵园的平面布局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以后诸陵均以乾陵为蓝本营建。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