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再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继民,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家庄 050051;许会玲,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石家庄 050091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收录有15件有关西夏榷场使的汉文文书,英藏黑水城文献也有2页有关西夏榷场使文书的残件,俄藏和英藏有关西夏榷场使文书的残页总数已达17件。文书是榷场使向上级机构汇报榷场业务,主要是“依例扭算”进口总值、应税额特别是各种进口商品具体种类、具体数量和具体价值量,对收税情况进行统计的报告。文书提供了西夏南边榷场使汉文文书的实物样本,反映了西夏官方汉文公文制度、外贸统计制度和扭算制度、外贸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等。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12 年 01 期

字号:

      《俄藏黑水城文献》(以下简称《俄藏》)第6册第279—286页收录有15件有关西夏榷场使的汉文文书,其编号和编者原拟名分别是Инв.No.307《呈状》(2—1)、Инв.No.307《呈状》(2—2)、Инв.No.308《收税文书》、Инв.No.313《收薑椒绢等文书》、Инв.No.315《文书》(2—1)、ИнвNo.315《文书》(2—2)、Инв No.316《呈状》、Инв.No.347《榷场使兼拘确(榷)西凉府签判文书》、Инв.No.348《天庆三年呈状》、Инв.No.348V《呈状》、Инв.No.351《文书》、Инв.No.352A《呈状》、Инв.No.352B《榷场使文书》、Инв.No.353《呈状》、Инв.No.354《南边榷场使呈状》。据《俄藏》第6册后附的《叙录》介绍,这15件文书全部拆自西夏文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帙,具有相关性或属于同一组文书应无疑问。

      以上一组文书最先引起日本学者佐藤贵保的注意,他在2006年出版的《東トルキスタン出土“胡漢文書”の綜合調查》一书中有《ロシア蔵カラホト出土西夏文〈大方廣仏華嚴經〉經帙文書の研究——西夏権埸使關連漢文文書群を中心に》一文,①对以上15件文书中的12件进行了释读、整理和研究。佐藤氏这篇文章的贡献主要有四点:第一,作者利用自己亲自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观摩文书原件的机会,纠正了《俄藏黑水城文献》编者对Инв.No.348所拟标题“天庆三年呈状”的错误,指出该件7行的年款是“大庆三年”(1141)而非“天庆三年”(大庆三年为西夏仁宗李仁孝年号),从而确定本组群文书的时间是12世纪中叶。第二,发现分别拆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经帙的Инв.No.307《呈状》(2—2)和卷29经帙的Инв.No.313《收薑椒绢等文书》为同件文书,将两者缀合为1件。第三,确认15件文书中的11件——Инв.No.307(2—1)、Инв.No.307(2—2)、Инв.No.313、Инв.No.315(2—1)、Инв.No.316、Инв.No.347、Инв.No.351、Инв.No.352A、Инв.No.352B、Инв.No.353、Инв.No.354均属于西夏“南边榷场使文书”,从而复原出南边榷场使文书的书式。第四,初步揭示了“南边榷场使文书”的内涵及其对研究西夏与金代贸易的意义。

      继佐藤氏之后,史金波的《西夏社会》一书也对榷场使文书有所涉猎。该书认为拆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经帙的15件文书为“有关西夏贸易的文书,系榷场使兼拘榷西凉签判检验商人货物,依例收税的文书”;“这类文书是向‘南边榷场使’申报,具体由‘南边榷场使兼拘榷西凉府签判’上呈”;“在《天盛律令》中未见西夏有‘榷场使’的职官,而有‘转运司’掌管经济诸事,或许转运司的转运使是‘榷场使’之西夏文称谓。西夏有都转运司设在首都,又有各地转运司,其中有南院转运司。南院转运司或为南边榷场使司。”②2009年,杨富学、陈爱峰又在佐藤氏论文和史氏所论基础上,发表《黑水城出土夏金榷场贸易文书研究》一文,对上述15件文书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③杜建录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1期发表《黑城出土西夏榷场文书考释》一文,在一些文书释文、交易货物品类解释和地名考释方面取得进展。

      经过以上的解读和阐释,有关西夏榷场使文书的内涵以及文献学意义已经初露端倪,但是文书的搜集、汇集、释读、纠错仍有值得探讨的空间,仍有一些内容可以补充,其中仍然有若干重要信息未被发覆,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下拟从五个方面展开。

      一、对有关榷场使文书数量的补充

      与西夏榷场使有关的文书除了俄藏黑水城文献的15件之外,在英藏黑水城文献中也有2件迄今为止尚未被学者们注意到的文书,这就是《英藏黑水城文献》第4册第295页的编号为Or12380—3638b(K.K.Ⅱ.0253.bb.ii)的《汉文绢褐姜等收支历》和第315页的编号为Or12380—3673V(K.K.Ⅱ.0258.w)的《残片》,现转录如下。

      《汉文绢褐姜等收支历》:

      

      我们认为《英藏》中的2件文书与《俄藏》中的15件榷场使文书应为同组文书,理由如下:

      第一,Or12380—3638b(K.K.Ⅱ.0253.bb.ii)《汉文绢褐姜等收支历》和Or12380—3673V(K.K.Ⅱ.0258.w)《残片》的原编号均为“K.K.Ⅱ”,这是斯坦因1914年继科兹洛夫之后在黑水城进行考古的发掘地编号,也即是科兹洛夫所谓的“著名的大塔”所在。15件榷场使有关文书均拆自西夏文佛经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11个经帙,科兹洛夫尽管没有留下西夏文佛经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具体出土地点的记录,但根据其有关大量西夏文佛经刻本出自“大塔”的描述,《大方广佛华严经》显然也是出自“大塔”。《英藏》Or12380—3638b(K.K.Ⅱ.0253.bb.ii)和Or12380—3673V(K.K.Ⅱ.0258.w)与《俄藏》的15件榷场文书的出土地点相同应无疑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