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宁粤语的状貌词看汉语方言与民族语言的接触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必之,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原文出处:
民族语文

内容提要:

“状貌词”是一种以声音模仿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等的特殊语类。南宁粤语状貌词非常丰富,具有较明显的语法功能,甚至还反映了汉语方言罕见的“元音象义”现象。本文比较南宁粤语和壮侗语在状貌词方面的特点,解释南宁粤语状貌词特点的形成,揭示相关现象对语言接触研究的启发。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不少学者都论证过:南宁粤语的形成可以直接追溯至清代中后叶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移民(欧阳觉亚1995、李锦芳2000、洪波2004等)。这种由于人口的迁移而造成的方言分化,“是典型的谱系树式的分化”(麦耘2009:228)。目前我们基本已经掌握了清末广州粤语(以下或简称为“早期粤语”),即南宁粤语祖语的近亲的语言面貌。①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南宁粤语和早期粤语分家以后,产生了什么变化:部分是由语言内部驱动而来的,但更大的一部分相信和语言接触有关。谢建猷(1994)、欧阳觉亚(1995)和郭必之(2010)等曾先后指出,南宁粤语以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后的“多”表程度的加剧(如“佢怕人识多”[他很怕人家知道])、以动词短语后的“去”表结果或趋向(如“啲雨落到天光去”[雨下到天亮])、以动词短语后的“攞”表手段或方式(如“有畀就偷攞”[不给就偷])等现象、以及独特的“述语+宾语+结果补语”结构(如“台风吹阿间屋冧晒”[台风吹倒了这房子]),统统都可以在壮语这种广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族语言中找到模式(model)。②本篇讨论的焦点是动词或形容词后的状貌词(ideophone,expressive)。③我们会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说明南宁粤语状貌词特点的来源,解释状貌词的形成过程,以及揭示有关例子为接触语言学所带来的启示。

      “状貌词”是一种以声音模仿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等的特殊语类,在藏缅语、苗瑶语、壮侗语以及属于汉语方言的闽语、粤语、平话里都十分普遍(T’sou 1978、李如龙1984、孙天心、石丹罗2004、李云兵2006等)。其中壮语和粤语的状貌词讨论得比较多,人们也比较熟悉。由于在壮语和粤语中,状貌词总是在实词的后头出现,所以很多学者都把它称作“后附音节”(如覃国生1981、冯英2005)或“词缀”(如李新魁等1995,林亦、覃凤余2008)。本文采用“状貌词”这一叫法,希望有利于跨语言的研究。

      粤语似乎从来都不乏状貌词的例子,而现代广州粤语的状貌词则基本上保留了早期粤语的原貌。之所以说“保留”,是因为两个时期的状貌词都有下面几个特点:(1)都以重叠的形式出现;(2)以形容词后附为主;(3)以ABB式为主(“A”代表形容词或动词,“BB”代表后附的状貌词,下同),也有少数BBA式和ABb式(“B”和“b”不完全同音,但具双声或叠韵关系);④(4)语义一般比原式(“A”)强,而且含感情色彩。更重要的一点是,许多早期粤语的状貌词在现代广州粤语中依然可以找得到。下面是其中6个例子:

      (1)早期粤语:青卑卑(Ball 1907:147)‘Tender green’⑤

      (2)早期粤语:光撑撑(Ball 1907:147)‘Bright’

      (3)早期粤语:窄啮啮(Ball 1907:147)‘Narrow’

      (4)早期粤语:鞋霎霎(Ball 1907:147)‘Rough’

      (5)早期粤语:嬲炮炮(Ball 1907:148)‘Angry’

      (6)早期粤语:疏lak kw'ak(Ball 1907:148)‘Loosely(placed)’

      我们相信,早期粤语的状貌词和现代广州粤语的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二、南宁粤语状貌词的特点

      南宁粤语的状貌词数量上要比广州粤语的多,出现的环境上也跟广州粤语的有较大的不同。⑥这些相异之处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在南宁粤语里,同一个形容词或动词,后头往往可以搭配四五个读音有一定关联的状貌词。不同的组合,语义可能有细微的差别。

      

      (7)的感情色彩显然是通过韵母元音开口度的大小表现出来的,或者可称之为“元音象义”。(7a)的状貌词,韵母开口度大,所描绘的是放声痛哭,而且持续不断;(7b)、(7c)和(7d)的状貌词,韵母开口度较小,所描绘的是低声抽泣的样子(林亦、覃凤余2008:265)。早期粤语和广州粤语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只配一个状貌词,少数能配两个,但像南宁粤语那种能配上四、五个,而且能反映“元音象义”的,则非常罕见。⑦

      第二,南宁粤语的状貌词不单出现在形容词之后,也大量地出现在动词甚至是动词性短语(皆属述宾结构)的后头,用以描述动作所发出的声音、状态或连续性。例如:

      

      早期粤语和广州粤语中,能接状貌词的动词只有“笑”等几个,动词性短语都不能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