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服务型语文测试工作对比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梦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规划、汉语国际教育、社会语言学研究(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如何评估个人或国民语文能力,将是语言学界热切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比中日两国的服务型语文测试工作,我们认为,中国的服务型语文测试工作应从当前的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转化,逐步实现测试目的公益化、测试对象大众化、行业管理严格化,从而形成良性的商业化模式,为更多国民提供更好的语言测试服务。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9 期

字号:

      一、引言

      若以测试目的为依据,语文测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完成学历教育而必须通过的语文测试,本文称作“学历型语文测试”,如高考中的语文考试;另一类是指以为公众服务为目的,针对某些人群的语文(语言、文字、文学)能力所开展的测试,可称作“服务型语文测试”,如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后一类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

      当前,国人语文能力整体水平偏低,已引起学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提升国民整体语文素养、如何评估个人或国民语文能力问题,日渐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作为亚洲经济发达国家的日本,危机意识极强。日本语(或“日语”)是其国语,学生国语能力不高问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从二战至今许多学者就此进行了探讨,这一点与中国十分相似。目前日本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国语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文部省颁布的适用于高中的《新学习指导要领》(2000年开始实施)甚至把“国语能力”提到了生存能力的高度。由此,日本汉字能力检定(日文为“日本漢字能力検定”)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①进入21世纪后,日本语检定(日文为“日本語検定”)等也开始实施,因而,日本在服务型语文测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已有相关学术成果大多论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少量成果涉及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而关注日本服务型语文测试的专题研究和对中外服务型语文测试进行对比的研究成果十分鲜见。笔者将中日两国情况进行比较,旨在为中国服务型语文测试的发展、国民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二、中国服务型语文测试概况

      中国可以算作服务型的语文测试主要有四种: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汉语能力测试。其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社会影响最大。

      1.基本情况

      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测查应试者普通话的规范和熟练程度。若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1994年开始实施)算起,已历时18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下属的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负责测试及相关培训、研究,包括对地方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进行质量监督与业务指导,培训测试员,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编写和审订教材等。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始于2007年,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主持研制,旨在衡量具有中等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或文化程度与此相当的人使用汉字应该达到的水平。[1]测试的实施机构是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命题等工作由该校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命题评价中心负责。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包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再学习能力等。[2]该测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研制,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2003年北京华美杰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被授权开展推广和实施工作。汉语能力测试旨在评估将汉语作为生活、学习、工作基本用语人群的汉语应用能力,由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实施,[3]2011年举行了首次测试,目前尚在试行阶段。

      2.测试对象

      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包括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师范、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受测范围现已逐步扩大到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公共服务等行业从业人员等。[4]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主要面向公务员、编辑、记者、校对和文字录入人员、教师、学生、文秘、广告业人员,以及日常工作与汉字应用紧密相关的其他人员。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面向“所有就业者”,根据主考机构的介绍,测试对象实际应该是即将就业或已经就业的,在职业活动中需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群。汉语能力测试针对的是从小学中年级到大学、社会成人各年龄段,以汉语作为生活、学习和工作基本用语的人群。[5]

      3.测试内容及测试等级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2004年开始实施)规定,测试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范围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等为主;测试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每个级别又分为甲、乙两等。《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2007年开始试行)指出,测试范围及评分指标的制定主要依据汉字的字量、字形、字音、字义等属性以及使用频率、分布、构词能力等特征,《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的总字量为5500字;测试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能够在一般的使用环境中认识并会用3500至4000个汉字、具备完成高中及同等教育的汉字应用水平的应试者,可获得三级证书。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以任何特定教材为依据,现在仅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涉及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句子连接的方式、汉语书面表达的一般格式、对事物或事件的描述、说明和解释等;测试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高级、中级、初级。汉语能力测试重在考查应试者在口语理解、口语表达、书面语理解、书面语表达四个方面的能力;测试等级由低到高分为六个。最低级别——一级的考生,以具有相当于小学中年级文化水平的一般手工劳动者等为主,其语文能力应该是:能听懂、读懂反映日常生活的语言材料、能在家庭和邻里等较小社交圈内就日常活动方面的话题进行口头交流等。

      4.证书效能

      上述四种测试的主管部门和实施机构的网站关于应试者人数和类别、证书效能等公开信息很少,笔者在此仅大致归纳。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是公务员、教师、播音员等上岗的必备条件。截至2006年,我国有国家级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4万人。[6]截至2011年,共有3000多万人次接受了这一测试。[7]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至2010年已开展4年,共有96190人次接受测试。至2009年,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开展相关工作已近5年,共有8万人次参加。[8]汉语能力测试刚刚起步,主考机构提出将以非强制性、非选拔性和非营利性作为指导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