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神木话的助动词“敢”有四个义项,都属于情态意义:①表示有勇气、有胆量;②表示允许,义为“可”,用于否定式祈使句;③表示“可能”,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推测;④表示“要”,用于否定式祈使句,表达与推断情况相反的愿望。本文描写助动词“敢”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与周边方言及元代口语文献的比较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表“有勇气、有胆量”: 神木话“敢”表“有勇气、有胆量”的用法和普通话相同,可以称之为“
”。可独立充当谓语,也可在动词性短语前作状语。主语必须是有生的人、动物,动词均为自主动词。例如:
二、表“允许”: “
”出现在带“不”的否定祈使句中,意义是“可”。“不敢”义为“别”,表示制止。后头可接动词性短语,也可独立充当谓语。普通话“敢”没有同类用法。例如:
这种句子的主语是人(大多省略),动词是自主性动词。其使用语境是:说话人认为祈使对象所做的事可能有危险或不合情理,因此加以制止。 “
”还可构成反复问句,询问对方能否做某件带有冒险性的事。回答是“敢/不敢”。如果是反问句,则使用是非问形式。例如:
邢向东、张永胜[1]235-236曾描写过内蒙古晋语“敢”的这种用法,指出“‘不敢’义为‘不可’,是陈述句中的‘敢’经语义扩展演化来的”。侯精一[2]385-386、郭校珍[3]42都谈到山西晋语这类用于否定句的“敢”,将“敢”释为“可”。冯爱珍描写闽南话的“敢”,也谈到这类“敢”字,多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例如:“伊恰细,
”。[4]285 三、表“可能”:
例(13)如果从已经考过的角度看,是对已然事态的推测,从评卷的角度看,是对未然事态的推测,其实它注重的是“不及格”的可能性,并不强调已然或未然。例(15)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确定已然、未然。无生名词或不能发出动作的名词作主语都是未然句,动词一般是非自主、不可控的,例如:
2.与肯定句相应的疑问式有两种。一种是“敢不敢+VP,式的反复问句,表示疑问程度较高的询问。肯定回答用“敢”,否定回答不能用“不敢”,而要用表可能的“V不C”式。例如:
一种是“不敢+VP+吧”式的揣测句,表达否定性的推测。“吧”是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例如:
这是从客观情况的发展来观察,用揣测句表示否定性的推测。揣测句是带有倾向性的问句,肯定形式倾向于否定,否定形式倾向于肯定。所以,它表示比直陈句肯定程度较低的推测。“敢”的意义与肯定句对当,是“可能”。 四、表“要”:
“
”只能构成“可+不敢+VP”式祈使句,表达与所推测的可能性相反的愿望。“不敢”在普通话里没有完全相当的词语,大致相当于“不要/别”,神木话中同义的说法是“不能”。“可”是语气副词。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