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数量结构+形容词”说起 45年前,笔者在《中国语文》上发表过一篇《谈“数量结构+形容词”》的文章,讨论了“一丈多高、八丈远、一丈多长、六七尺宽、二十多丈深、八公斤重”等现象。①其中的数量结构,指的是表示度量衡的数量结构,即量词为度量衡单位;其中的形容词,指的是具有度量意义的形容词,包括“大、高、长、宽、深、重、粗”等。因此,所谓“数量结构+形容词”,说得清楚点,应该是“度量衡数量结构+度量义形容词”。
前例是“一方寸那么大”,后例是“70平方米那么大”。其中的“一方寸”和“70平方米”都是度量衡数量结构,其中的“大”,都在前边出现了修饰成分“那么”。 这两个例子中的“大”,不可能是名词,而是形容词。为什么?因为受到了“那么”的规约。“那么”是个语法标志,能否使用这个语法标志,是判定一个词是否具有名词性质或者是否具有形容词性质的充足条件。更直截了当地说,有了这个条件,就足够证明需要判别的“大”及其同类的词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
上例能说,是因为出现了“(一)块”。不然,“这猫耳洞就是一立方米那么大空间”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另一方面,对于特定的语法结构来说,能够使用“那么”又是断定某词是形容词的充足条件。即:一个词,只要在特定的语法结构中能受“那么”的修饰,一定是形容词。比方,如果把上例改为: (4)这猫耳洞就是
,三个人呆在洞里,白天我们只能蜷在里面,抱着腿坐着,躺不下,伸不直。 “一立方米那么大”,跟例(1)、例(2)的“一方寸那么大”和“70平方米那么大”是结构完全相同的。由于“大”是形容词,因此它才能很顺当地接受“那么”的修饰。顺带说明:上面之所以特别提出“对于特定的语法结构来说”的限定,是因为“那么”有时也可以用在“喜欢、讨厌”之类的动词前边,但在“一立方米大”这样的特定结构中,“大”跟动词不存在纠葛。 数量结构,包括物量结构和动量结构。物量结构,又包括一般物量结构和度量衡物量结构。两类物量结构,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一般物量结构通常可以插入“大、小、满、整”等词,如“四大碗、三小杯、两满盆、一整箱”;度量衡物量结构不能这么办;反过来说,度量衡物量结构可以用在度量义形容词前边,一般物量结构不能这么办。二者的区别,应该有所认识,不要画等号。 二、关于“数量名结构+形容词” 表述事物的度量,可以采用专用度量衡单位,也可以借用可以起到度量衡作用的名词。如果采用专用度量衡单位,形式上呈现出来的便是数量结构;如果借用可以用作度量衡单位的名词,形式上呈现出来的便是数量名结构。比如,“一平米大”和“一个房间大”,总体上都表示了度量衡的意义,但前者是数量结构,其中的量词“平米”是专用度量衡单位,后者是数量名结构,其中的名词“房间”是借用的起度量衡作用的单位。专用的度量衡单位往往是法定的,都有特定的名目和明确的涵义;借用的起度量衡作用的名词,是人们在语言运用中利用某种事物来表述不太精确的估测性度量,属于俗用说法。然而,在作用上,“一个房间大”之类,跟“一平米大”之类是等值的。考察表明,本文所说的“数量名结构+形容词”之中,没有例外地可以添加“那么”一词。其出现频率,比“数量结构+形容词”还要高。请看这些例子:
上例的度量形容词全都用“大”。尽管“大”的形容对象分别是“奶牛、砖头、小床”和“马蹄”,但“大”的前边都出现了“那么”。如上所说,这个“那么”锁定了“大”的形容词性质。为了凸显“那么”的作为语法标志的作用,本文下面所有的例子全部都出现了“那么”一词。 通过大规模的语料检索来观察这类“数量名结构+形容词”,我们可以知道: (一)度量义形容词使用得最多的是“大”,但是,并不限于“大”。例如:
上例里分别用了“(那么)重”和“(那么)长”。 在本文后边的例子里,还可以看到“(那么)深、(那么)粗、(那么)细、(那么)厚”和“(那么)薄”。着腿坐着,躺不下,伸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