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多义虚词的多个意义是语义演变的结果,揭示义项间的语义关联和演变机制,可以帮助描写和理解一个义项的语义是什么。本文以副词“还”、助词“了”为主要材料,讨论如何通过共时语义演变的路子分析虚词的多个意义之间的语义关联。 二、共时语义演变和多义虚词的语义关联 (一)考察语义演变的三种路子 建立义项间的语义关联有两方面的依据:一、历时语料的证据。二、共时语料的证据。历时演变产生的不同意义可能同时保留在当前的语言中,可以根据这些共时语料构拟多个义项间的语义关联。 利用共时语料的路子又有两种方法: 1.语义地图模型(Semantic Map Model) 语义地图模型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跨语言或跨方言的多功能(multifunctional)词所表达的语义建立概念间的关联,并揭示多功能模式的共性和类型[2-4]。 语义地图模型的基本思路是:某种语法标记若是多义的,而这些意义在不同语言或方言里也可以用同一个形式负载,那么这些语义间的关联,应是系统的、普遍的,反映了人类语言在概念层面的共性。[5]这种关联所依据的是“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即:与特定语言及/或特定构造相关的任何范畴必须映射到概念空间里的一个连续区域[4]。图1是与格的典型功能的概念空间和英语to、法语à的语义地图[3]:
语义地图模型是建立多义虚词的语义关联的很好的方法,由于语义地图模型只确定义项间的语义关联,并不确定语义演变的方向,因此我们还需要采取别的方法来确定语义演变的方向。 2.共时语义演变模型:根据语义演变的单向性路径来构拟一种语言的共时平面共存的几个义项间的关联和演变方向。 Traugott & Dasher认为,语义演变具有单向性即语义变化能用它可预测的单向性路径来描述。[6]如: 真值条件>非真值条件 内容义>内容义/程序义>程序义 命题范围内意义>命题范围外意义>话语范围外意义 非主观性>主观性>交互主观性 利用语义共时演变模型分析多义虚词的多个义项间的语义关联和演变方向的依据,语义演变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性的。从这一点说,共时语义演变模型与语义地图模型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规律性,来推演语义演变的路径,从而建立多义虚词内部不同义项间的语义关联。 上述研究意义之间关联的方法,可与研究生物进化的两个路子类比。见下页表1。 实际上,多义虚词是观察语义虚化和再虚化,特别是正在发生的语义再虚化(语义扩展)的最好材料。在那些相邻的几个义项产生的时间间隔较短的情况下,根据历时语料往往不可行,而只能根据共时语料推断演变关系。本文采取共时语义演变的路子讨论虚词语义关联的分析方法。
(二)构拟虚词语义关联的原则 根据语义演变的规律性来推演语义演变的路径,还需要制定一些分析的原则,以保证面对材料作出正确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原则: 1.最小差异原则:A义项和B义项在语义要素和关系[1]上可找到最小差异,那么A和B可能有直接的语义关联。比较: ①还原义“还”: 语义要素:{时间点a,时间点b,时间点c},{状况Ea,状况ab,状况Ec} 关系:a早于c;Ec与Ea相同;Ec与Ea之间有另外状况。 ②重复义“还”: 语义要素:{时间点a,时间点c},{Ea,Ec} 关系:a早于c;Ec与Ea相同;Ec与Ea不连续;Ec与Ea之间无其他事件或不关注有无其他事件。 ③延续义“还”: 语义要素:{时间点a,时间点b},{Ea,Eb} 关系:a早于b;Eb与Ea相同;Eb与Ea连续。 可以看到,“还原”义与“重复”义有一个差异(“还原”有三个时间点,而“重复”只有两个时间点),与“延续”义有两个差异(“还原”有三个时间点,两个对比的时间点之间的状况是不连续的,“延续”只有两个时间点,两个时间点之间的状况是连续的)。根据最小差异原则,“还原”与“延续”没有直接的关联,“还”的这三个义项间的语义关联为: 还原→重复→延续 2.双跨原则:A义项和B义项间有作两可解释的中间环节,那么A和B有直接的语义关联。 条件义“还”:我不希望你生病
来上班。